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丹凤产才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新格局

2025-07-18 08:00:03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韩娜娜)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丹凤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创新实施产才融合战略,通过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才互促,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丹凤县聚焦县域“四大产业集群”和十大产业链发展需求,创新建立“1+3+N”协同机制(职能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专家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依托链主企业新建专家工作站、招才引智联络站5个,引进“高精尖缺”专家56名,帮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解决技术难题30项,转化创新成果12项。通过“两联两建”专项行动,在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形成“人才+项目+平台”的雁阵格局,实现产业聚才、才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机制创新,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丹凤县推行“刚性+柔性”双轨引才模式,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做好专业技术人才招录。创新实施“师带徒”“双师课堂”培养机制,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经营管理人才100人、康养人才500人。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落实人才津贴、住房保障等12项配套政策,解决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关键问题43件。开展“丹凤英才”评选活动,表彰各领域优秀人才50名,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
  本土育才,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丹凤县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三大工程”,充分挖掘和发挥本土人才的潜能。实施培育工程,通过“田间课堂”“院落教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文旅复合型人才、能工巧匠和乡村治理骨干,夯实人才基础。深化带动工程,支持“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乡村治理,激活能人效应。做好赋能工程,用好“乡音党课”、驻村讲堂等载体,让本土人才既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也做党的政策理论的“乡土宣讲员”,强化长效支撑。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在项目扶持、政治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让本土人才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