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刘佳乐
环卫工人在洛南县爱心驿站休息
“您好,能借个地方给手机充会儿电吗?”8月13日正午时分,烈日当空,顺丰快递员寇博匆匆推开大视野眼镜行的玻璃门,额头上沁满汗珠。店主赵志成闻声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迎上前说:“没问题!充电器在这边。”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柜台下取出充电线,细心地为寇博接好电源。店员麻利地倒了杯凉白开递过来,寇博接过水杯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坐在长椅上:“真是太及时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在洛南的大街小巷,这样的温馨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这正是洛南县爱心驿站服务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洛南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城关街道创新服务模式,动员辖区商家共建20多家爱心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群体提供歇脚、饮水、充电等便民服务。这些散布在街头巷尾的“暖心港湾”,用点滴善意汇聚成城市文明的温度。
“每天要配送上百件快递,最怕手机没电。”寇博摩挲着正在充电的手机说,“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跑回站点充电,特别耽误工作。现在街边找个爱心驿站就能解决问题。”言语间,他疲惫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谈起参与共建爱心驿站的初衷,赵志成望向窗外的目光充满温情:“我家就住在对面,每天凌晨4点,总能听见环卫工人扫街的‘沙沙’声。看见他们在烈日下工作,连个遮阳的地方都没有,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说到这里,他轻轻拍了拍柜台,“我这店铺临街,就想着能不能尽点绵薄之力。”
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赵颖翻开工作笔记本,指着上面的走访记录介绍道:“我们在走访商户时发现,很多商家都有意愿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服务。”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户外工作者确实很辛苦,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多变,有时突然下暴雨,他们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我们不仅要提供便利,更要给予他们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爱心驿站建设前期,为确保服务质量,县委社工部联合东街社区对沿街商户进行了细致摸排。“我们综合考虑了商户的经营状况、场地条件、服务意愿等因素,最终确定了首批20多家爱心驿站。”洛南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杨斌介绍。
走进东街社区卫生室爱心驿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醒目的爱心驿站标识牌,红底白字的标牌上清晰地标注着驿站编号和服务内容。社区卫生室负责人正忙着整理医药箱,她热情地介绍:“我们专门开辟了这个休息区,配备了饮水机、医药箱和充电设备,还准备了一些常用药品。”
“每个爱心驿站都有这样的标准配置。”杨斌接过话茬,“为确保服务质量,我们统一配备了基础服务设施。”他特别提到,还统一配发了400把雨伞,截至目前,只有3把暂未归还,这个结果让他们既意外又感动。
在东街社区安琪蛋糕店爱心驿站,快递员杨阳正坐在空调出风口下休息,他捧着水杯,脸上疲惫的神色渐渐舒缓。“现在天气热,带的水总是不够喝。”他指着电动车上的大水壶说,“有了爱心驿站,不仅能随时接水,还能吹会儿空调歇歇脚,对我们来说真是
雪中送炭。”
各爱心驿站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不少商户还自发提供了特色服务。在大视野眼镜行,赵志成拿起一副眼镜演示:“有时候看到他们的眼镜松了,我就免费帮忙调整一下;脏了,我就帮忙洗护一下。”他熟练地拧紧螺丝,笑着说,“这都是举手之劳,能帮到他们我也很开心。”
爱心驿站的设立,在洛南县城引起了积极反响。滴滴司机郧师傅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街边有个地方可以歇脚、喝水,遇到突发天气还能避一避,这种感觉特别好。”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不过我还没去过,我觉得应该把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说明我们的城市是有温度的,大家都认同这种互助互爱的精神。”赵颖说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翻开手机相册,指着一张环卫工人在驿站休息的照片说:“虽然目前驿站还只提供基础服务,但已经让户外劳动者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对于爱心驿站的未来发展,杨斌充满期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提供基础服务。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展‘碎碎念’微心愿征集活动,群众可以把需求写在便签上,社区工作者定期收集,想办法实现。同时,还准备发动快递员、外卖员担任‘城市啄木鸟’,利用他们走街串巷的优势,及时发现并反馈道路破损、路灯故障等城市管理问题,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夜幕降临,大视野眼镜行的灯光依然温暖地亮着。赵志成仔细整理着驿站的各种物品,把充电线绕好,水杯摆放整齐,玻璃窗映出他忙碌的身影。在这座秦岭深处的小城,20多个爱心驿站,正用点点微光温暖着整座城市,让文明之花在每个人心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