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序推进夏粮收购,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全面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商南县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制度重构和市场化经营转型,提升企业活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粮企向“服务型+产业型”并重发展迈进。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推进仓储设施和信息系统改造,提升软硬件配套水平。建设智慧粮库,完善信息采集、预警、调度系统,实现监管智能高效。因地制宜制定玉米种植方案,精选两镇180亩优质农田试点,发放良种350公斤,推动农资配送与收购衔接。推广“大户示范”模式,组织专家对6户大户开展全流程帮扶。加大商洛玉米、黑小麦、高山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宣传,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商南县有序推进夏粮收购工作,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合法权益。制定印发《2025年夏粮收购实施方案》,建立“县级统筹、乡镇联动、企业落实”的责任体系。通过发布通知、张贴公开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收购政策和网点信息。新增清油河镇、赵川镇等2处收购网点。对20余名一线人员进行培训,推行“三公开”制度,保障计量器具规范使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收购政策,落实优质优价,确保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聚焦粮农关切,畅通诉求渠道,动态发布网点信息,引导农户合理安排售粮时间。通过电话回访、现场交流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回应诉求。
商南县印发《关于强化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联合执法的实施方案》,成立联合执法工作小组,围绕收购、储存、销售、运输、统计制度执行和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开展联合检查,上半年组织执法检查3次,累计检查经营主体24家次,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健全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对粮食价格、供需结构等关键指标的跟踪分析,提升对市场波动的前瞻性研判能力。聚焦重点品种、区域和时段,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和预警提示,为宏观调控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推广“信用+监管”模式,将企业信用等级与执法检查结果挂钩,推动监管与信用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实施分类、差异化监管,逐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信息化支撑、风险管控为导向的现代监管机制。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加强市场监管与执法巡查,保障农民售粮权益;严格执行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确保粮食“储得住、调得动、用得上”;完成市县级轮换任务,协调落实轮换补贴和费用保障,夯实储备支撑;抓好“爱粮节粮”和世界粮食日宣传工作,持续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同时,推进信用分级管理,构建规范透明市场秩序。充实执法力量,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和规范执法水平,确保粮食安全法律法规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