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祝 林
“从一开始两人带着气来,到最后能坐下来商量还款,还愿意给彼此留余地,这就是调解的意义啊!”10月14日,回想起调解一起纠纷时的情景,商南县综治中心调解员李兵感慨道。此前,严某与朋友兼同乡的陈某因经济往来产生纠纷。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法官将案件推送至商南县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先行调解。在调解员的努力下,二人最终解开心结,确定了“首期支付+分期还款+担保兜底”的方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商南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通过“一楼访、二楼调、三楼诉”的“访调诉”融合机制,实现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走出一条具有商南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整合资源,打造县域治理“终点站”
2023年8月,商南县综治中心整合信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148法律服务所等10个实体平台,成立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派员常驻,人社、卫健、自然资源等重点部门轮驻,其他单位随叫随驻,实现“多中心”变“一中心”、“多窗口”变“一窗口”。
商南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选聘78名人民调解员,抽调23名行业部门骨干,开设13个常态化服务窗口,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2024年以来,该中心共接待群众836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97件,化解率达95%以上,真正成为群众诉求化解的“终点站”。
三级联动,构建全域覆盖解纷网络
今年3月,富水镇富水街社区一组村民张华玉与三组村民郑杰,因地界纠纷争执多年,村级“五老调解室”邀请村内长者实地查看、耐心劝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多年的纠纷终于化解。
商南县构建了“县级主抓、镇级主战、村级主解”的三级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在县级,县综治中心整合多方力量,聚焦疑难复杂纠纷,实现“一站式”攻坚。在镇级,整合平安法治办、综治中心、信访大厅、司法所、便民服务中心等力量,设立镇级分中心,抽调派出所、法庭、执法队等人员入驻,开设邻里、婚恋、宅基地、林权等专项窗口,实现“大事联合调处”。在村级,依托村(社区)调委会、“三官一律”工作室、乡贤能人等力量,设立村级调解室,打造“有理大家评”“老汤调解室”“理全调解室”“五老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5月21日,在商南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办公室,上演着温馨一幕。“李法官,又成功调解了一个案件!”“老汤调解室”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汤继有,手持一份“人民调解协议”,难掩激动之情,快步走进办公室。李法官接过协议,这是一起棘手的离婚纠纷案件。夫妻二人因性格差异,长期被家庭琐事困扰,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发展到肢体冲突,最终感情破裂诉至法院。
依托综治中心“1+N+5”多元解纷工作法,案件经法院推送至商南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平台后,通过县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精准分流至擅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老汤调解室”。李法官仔细审核协议,就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及子女抚养等关键问题,向双方当事人耐心释明法律规定,并逐一确认调解意见。“李法官,刚才老汤给我们调解的时候,我们虽然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疙瘩,经过你这么一说,我现在舒坦多了,我的调解意见就是刚刚达成的协议。”“对,我意见也是按照调解协议内容来,刚刚我还担心将来对方不履行协议,现在我搞清楚了,我请求法院出具调解书。”“好的,那我们现在为你们办理相关手续。”一起矛盾纠纷就在“访+调+司法确认”的全链条服务中得到妥善调解。
“每次纠纷在我手上化解,我就特别有成就感。”汤继有说。汤继有曾多次奔波,帮助因落石砸伤致残的金丝峡镇白玉河口村村民张东旭拿到企业的赔偿金。
不仅仅是“老汤调解室”,商南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还涌现出一批以“理全调解室”“洪涛调解室”“五老调解室”为代表的品牌调解室,调解员多是退休干部、老民警、老法官,他们懂法律、通人情、有经验,成为化解纠纷的“金字招牌”。
“虽然退休了,但能帮助大家解决纠纷,是我最开心的事。”朋理全是一名退休民警,如今在“理全调解室”继续发挥余热。夏洪涛是一名退休法官,他用法律知识和丰富经验化解矛盾,任劳任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了退休法官的担当与奉献。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他的调解理念。
五调并举,打通解纷“最后一公里”
今年5月,一起涉及20多名农民工的欠薪案件通过中心“援调联动”机制,迅速对接法律援助并促成企业现场支付欠款,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
围绕“访—调—援—诉”流程,商南县创新推出“五调联动”机制:访调联动,与信访部门联动,将信访纠纷早化解、早处置。
政调联动,与政府部门联动,处理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政策性较强的纠纷。警调联动,与公安机关联动,调处接警中的民间纠纷和部分治安案件。援调联动,与法律援助中心联动,降低群众维权成本。诉调联动,与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将适宜调解的案件分流至中心,实现“诉前分流、调解优先、司法确认”闭环处理。
商南县人民法院速裁团队李法官感慨颇深:“商南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深度运行,让我们的审判工作更加顺畅。”商南县按照“窗口接访、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工作思路,一方面将部分案件化解在诉前,进而有效提升解纷效能,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另一方面将工作端口前移,实现纠纷化解从“被动审判”向“主动治理”转变,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大司法动能;同时,人民群众还可以获得“一站式”的法律服务,让法治温度触手可及,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往处理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纠纷,当事人情绪激动,法官不仅要化解矛盾,更要花费大量精力安抚情绪,确保案结事了。现在依托综治中心解纷的主阵地,立案庭对适宜先行调解的案件精准筛选,推送至“一站式”平台后,联动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个人调解品牌室等多方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这正是“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分层递进解纷模式的生动实践。
2024年以来,商南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通过“五调联动”机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31件,有效减轻了法院诉讼压力,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提升效能
前不久,城关街道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户居民因装修噪音与邻居发生争执,通过即时上报、平台派单,调解员半小时内上门处理,当天便化解了矛盾。
商南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接入陕西省信访信息系统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线下+线上”双轨运行。通过“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建立矛盾纠纷“双流向”制度,既接收移送纠纷,也引导无法调解的案件进入诉讼、仲裁等程序,形成闭环管理。
同时,商南县科学划分3311个基层网格,选优配强网格员,推动“网格+调解”深度融合,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随着“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深入运行,商南县信访总量、矛盾纠纷总量、诉讼案件总量实现“三个下降”,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群众纷纷表示:“只进一扇门,能解百家忧。”“调解有速度、司法有温度”。
商南县通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建设与运行,不仅有效化解了大量基层矛盾,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共治共享、数字赋能”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如今,“有事找中心、解纷不出县”已成为商南群众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