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探索以绿兴渔、以策育渔、以技优渔、以融扩渔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加工、观光、餐饮等“冷水经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商南县以绿兴渔,强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牵引,因地制宜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坚持走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最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生物安全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依托境内水系发达、年平均径流量5.27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228.3毫米等水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水体流速缓慢、溶氧充足、酸碱度适中、富含矿物质、水温稳定在12℃到18℃等水质特征,选定活水养鱼生产模式,养殖的鱼原生态、味道鲜、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
商南县以策育渔,将冷水鱼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县大健康、大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动冷水鱼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制定《商南县冷水鱼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在十里坪镇建设冷水鱼繁育、养殖、加工、出口的全产业链发展区,在赵川镇建设冷水鱼繁育基地及冷水鱼养殖区,在金丝峡、过风楼、清油河等镇建设冷水鱼养殖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渔旅融合发展区,在城关街道建设大鲵繁养区,构建起全县冷水鱼产业发展新格局。成立全县冷水鱼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中心,积极争取渔业绿色发展项目,探索建立渔业养殖保险制度,落实冷水鱼产业用水、用电等方面优惠政策,助推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南县以技优渔,坚持生态为基、市场为王、富民为本,以科技赋能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引进三倍体虹鳟、鲟鱼等优良品种,建设冷水鱼原种场和良种引进繁育示范基地,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围绕良种选育、成鱼饲养、质量监管等环节,制定鳟鱼、鲟鱼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配套建设蓄水坝、调节池、尾水生态处理塘等设施,推行生态养殖,形成以国标为主体、行标和地标为骨干、企标为补充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企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围绕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殖、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开展现场教学,通过联动交流、产学研合作,培养农村水产品养殖“土专家”和乡村CEO。
商南县以融扩渔,坚持渔业与康养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冷水鱼繁育养殖、产品加工、休闲餐饮等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引育格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农户参与,推动冷水鱼分拣、冷藏、包装、加工、销售等后整理,促进商品化处理。建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冷水鱼养殖基地、加工厂,研发鱼干、鱼松、鱼罐头以及鱼肉松、鱼子酱等高附加值产品10多种。实施冷水鱼品牌战略,初步形成以“秦岭冷泉鱼”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商南格瑞”“商南黑龙”等企业品牌、“黑龙鲟鱼”产品品牌为支撑的渔业品牌体系。依托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突出生态为本、渔业筑基、休闲赋能、文旅融合的功能特色,精心打造丹江滔河流域冷水鱼养殖经济带、312国道沿线休闲渔业经济带,推出以“赏鱼、吃鱼、体验鱼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