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 非)今年以来,山阳县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持续发力,以四项精准举措拧紧驻村队伍管理“发条”,切实提升驻村干部履职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山阳县以“因村定需、选优配强”为原则,坚持把“五类村”作为重点,按照“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的要求,对全县各村的发展现状、短板弱项和实际需求进行全面摸排,精准设定选派岗位和资格条件。突出优中选强,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党委(党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中,遴选驻村第一书记169人,工作队队员292人。在工作交接期,以新老队员协同工作、实地调研、资料移交、座谈交流等形式,确保帮扶规划不断档、政策落实无缝隙、群众联系不脱节,实现驻村帮扶“无缝衔接”,跑稳乡村振兴“接力赛”。
围绕“让驻村干部心中有数、手中有策”目标,山阳县构建“精准化、实战化”培训体系,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在岗前,采用“理论学习+专业训练+现场教学”模式,邀请农业专家、致富能手、优秀村干部授课,覆盖驻村干部履职全场景,上好“履职第一课”。同时,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镇(街道)领导干部、往届优秀驻村干部结对指导,帮助新队员快速适应岗位。定期组织“擂台比武”“岗位练兵”,让干部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经风雨、长才干,逐步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行家里手”。
此外,山阳县健全组织部门、农业部门、派出单位、镇(街道)“四方共管”机制,明确责任清单,制定《驻村干部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其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项目和工作标准,实行目标化管理。加强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与跟踪管理,坚决杜绝“走读”“挂名”现象,确保干部主要时间与精力投入驻村工作。建立“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期满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考核过程充分听取镇(街道)党委、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提拔任用、职称晋升直接挂钩,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山阳县坚持“驻村干部驻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导向,从待遇、支持、激励三方面提供保障。全面落实生活补助、工作经费、交通通信补贴,严格执行每人每月100元通信补贴标准,按规定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组织健康体检与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县镇两级定期召开驻村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资金、项目等难题;赋予驻村干部资源调配建议权与村“两委”干部监督评议权,为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职级晋升中向驻村干部倾斜,以强有力的激励推动干部“驻村更驻心”,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