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云 杨鑫
11月10日,山阳县抽水蓄能电站Q2标段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开挖台车、出渣车等来回穿梭,数百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干劲十足,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目前,工程重点部位如泄洪排沙洞、生态放水洞、拌和系统等,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山阳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部管理人员柳发辉介绍。
作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陕西省抽水蓄能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这座总投资93.5亿元,装机容量1200MW的电站,自2024年11月开工以来便备受瞩目。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15.11亿kwh,不仅能承担起陕西电网调峰、填谷、储能等多重功能,还可年节约燃煤74.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3.9万吨,年创产值10亿元、税收1亿元,为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创下山阳历史单体投资新高的项目,正是该县“十四五”项目建设的典型案例。
“十四五”以来,山阳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建设“五好山阳”宏伟蓝图,以“三个年”活动为引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蹄疾步稳。5年来,全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67个,建成投用318个,完成投资额598亿元,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为县域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西十高铁山阳段主体工程竣工,丹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5G电源适配器全产业链、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应用、福天原年产3000吨白酒、年产10万吨纯净水生产线等工业项目达产增效;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示范园二期、户家塬三产融合示范园、冷水鱼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天竺山景区提升、陆家湾村农文旅康养综合体等一批文旅三产项目建成投用。其中,丰阳雨露食用菌、迈思普电源制造等6个项目因建设成效显著,获省级观摩肯定。
民生项目提档升级书写幸福生活“新答卷”
项目建设的落脚点,始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四五”期间,山阳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进覆盖面广、关注度高的民生工程,将民生建设蓝图变成幸福生活实景。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两拆一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累计拆除违法广告5.4万平方米、违法建设5.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24个,惠及居民8730户,城市空间更加清爽有序;建成开放5座城市公园和9个口袋公园,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县城“七纵七横”主干路网完成提升改造,实施道路“白改黑”27.6公里,线缆落地19.2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2400个,交通出行更加便捷;改造新增雨污分流排水管网37.6公里,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8%;商州至山阳县城天然气管网全面贯通,服务居民1.18万余户,城市集中供热覆盖面积185万平方米;镇村基础设施同步升级,建成投用5座镇级垃圾压缩转运站,完成县乡公路改造90.3公里、村组道路硬化241.1公里,磨沟水库枢纽工程等供水管网工程相继完工,21个村(社区)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县首个标准化零工市场建成投运,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49万人,年均转移就业10余万人次,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被中央和省媒体关注报道;县第一中学顺利完成迁建,第五小学、第六小学、第三幼儿园等一批新校区竣工投用,县职教中心建成并获评“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市首个县级肿瘤放疗中心和县级公共卫生中心竣工投用,率先在全市实现“心电一张网”和“30分钟急救圈”村(社区)全覆盖;县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县级“111223”全民运动休闲综合体全面建成,农村健身设施实现从“无”到“有”的初步覆盖。
产业项目聚链成群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工业赛道上,链式集聚效应显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畅通产业链、抱团发展,顽强打开一个个市场空间,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在年产3000万台(套)工业电源消费电源全产业链项目生产线上,工人正埋头工作,组装好的电源适配器将发往世界各地。
该项目是山阳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电子信息50亿产业集群目标,从东莞引进的电子信息延链强链项目,也是迈思普公司在山阳县投资的第二个项目。迈思普公司在电源行业影响力突出,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思路,先后引进了电路板、变压器、DC线材等供应链配套项目,形成涵盖8个子项目的电源适配器产品链。
“十四五”以来,山阳县按照“突破一点、延伸一链、聚集一片”的思路,围绕迈思普、雷博等链主企业,引进普阳时代、金阳精密、圣美展景、玮帝电业等6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涵盖电路板、注塑磨具、电子变压器及光学玻璃盖板、3D曲面玻璃等10余个子项目的消费电源和显示触控产业链,聚链成群,实现“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
在新材料重点产业链群上,构建起涵盖钒储能、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及黄金协同发展的全链条体系,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应用、新型环保采暖制造等一批延链补链建成达效。山阳钒产业园获批设立,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推动钒产品横向配套与纵向延伸,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钒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整体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山阳高新区总体规划获得批复,“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基本成型。近6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吸引超过200家企业入驻。全省首个县级电子信息高能级科创孵化器挂牌运营,园区内新型研发机构总量突破30个,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农文旅项目融合赋能描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在农文旅项目部署上,山阳县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多元消费业态、承办各类节会赛事,为区域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菌、药、畜、果、茶、冷水鱼等主导产业竞相发展,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基地支撑的良好格局,农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大关。建成各级现代农业园区44个,其中和丰阳光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园区获评市级园区。全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80个、家庭农场350家。
文旅康养产业亮点迭出。月亮洞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莲花茶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天竺山景区历经提升后盛大复园。同时,精心打造了8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出20余种特色文创及旅游商品,改造提升了10余家特色民宿,天蓬山寨休闲康养基地、陆家湾农文旅康养综合体等新业态项目建成开放。
节会赛事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了世界定向排位赛暨首届天竺山定向跑、全省大众跆拳道锦标赛、“丹山源”杯秦岭原乡迷你马拉松、全国夏季“村晚”、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大型赛事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342.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17亿元。
“十四五”期间,山阳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关键指标年均增速稳居全市前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连续10年蝉联全市第一,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阳县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续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山阳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