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鹏里 李小军 耿 锟
10月10日,趁着两场秋雨的间隙,我们来到商州区杨斜镇月亮湾村,恰巧碰上区林业局两任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交接。
末了,村党支部书记张邦学、原驻村第一书记郭勇、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孙战国,三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使劲摇晃着手臂,爽朗的笑声吸引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目光。
“我们大家继续努力,月亮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张邦学沉稳有力的声音,淹没在大伙的掌声中。
红色铸魂兴文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经沧桑、惯看风云的东岳庙,依旧苍凉而悲悯地凝望着身边这个山村。
“你可能想不到吧?这里曾是相当繁华的深山集镇。驿站、商铺、钱庄、庙会,应有尽有。”站在庙前空地,张邦学向我们讲述这片土地的前尘过往。东岳庙,曾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清泉宫,也就是龙王庙,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月亮湾会议旧址。我们眼前的月亮湾,曾经发生过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事件。
“我的爷爷,曾经背过红军伤员。”张邦学不无自豪地说。据了解,月亮湾现存13个红军养伤藏身洞,58棺红军烈士墓,还有秦岭口、海棠岔、牛槽沟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烈士冯西金故居忠义堂医馆、秦王山红军练兵场和红二十五军文公岭杀马沟战斗遗址等革命遗迹遗存。
2024年10月,月亮湾长征主题公园获授陕西省革命老区红色场馆“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牌匾,公园主体为红军烈士墓园与毗邻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月亮湾清泉宫会议旧址展馆。展馆内展示有苏维埃政府石碑碑文,红军遗留和使用过的桌椅板凳、武器装备、生活用品、书信题词,以及当地群众支持革命队伍、反映军民情深的诗词歌谣、革命故事等。
因此,月亮湾村明确了“红色文化旅游+种植”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红色旅游度假为方向,结合红色主题旅游设施,打造集红色教育、乡土餐饮、民宿民俗于一体的红色主题旅游目的地。目前,月亮湾长征主题公园建设进入配套设施查漏补缺阶段,重点提升人居环境和旅游配套设施,具体开展村庄建筑风貌、色彩统一协调,道路规划整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线等各项国土空间规划的控制性指标,统筹村域各项土地利用规模和方式;现代化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农地管理模式逐步完善;民宿改造初步建设完成,休闲农业完成提质升级;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旅游吸引力逐步提高;乡村管理制度合理有效,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看到,清泉宫会议旧址展馆修缮工程正在有序实施,修旧如旧、保存原貌是工程建设的最大特色。紧挨清泉宫的是新建的烈士陵园,松柏常青,庄严肃穆。月亮湾村523户人家,他们的祖辈多数当年都和红军战士有过交集,有的帮忙站岗放哨,有的直接参加红军,有的就长眠在这个陵园。陵园前的广场,常有当地干部群众驻足凝望。在这里,他们重温红军和祖辈浴血奋战的历史;在这里,他们谋划现在和以后村庄建设的蓝图;在这里,他们汲取创新和奋斗生生不息的力量。
相信,烈士和祖辈看到今天的山河盛世,一定会开怀大笑!
特色产业强支撑
一方古朴的石桌,一座素简的凉亭,几株多年的老树,这是“相与月湾”品牌注册人刘俊的庭院和酒坊的外景。
“80后”刘俊,人如其名,心灵手巧,性格温和,堪称新时代月亮湾的“冒富”。刘俊曾经学过木工,还有20多年国内知名白酒酿造企业从业经历。2022年,刘俊决定回乡创业,在区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一班人的支持下,刘俊创办了纯粮酿醋厂。一年后,“月亮湾香醋”成功走出商州,进入西安市场。
产能过剩!产能严重过剩!香醋只能以销定产。于是,刘俊又创办了酒厂,主产高粱酒和苞谷酒,年产无添加高品质白酒1万公斤。月亮湾高粱酒和苞谷酒成为远近群众自家宴席的“定制酒”,也吸引着不少外地客商前来品鉴、交流、订购。
千牛食用菌工厂化养菌项目车间,是月亮湾村2021年引进建设的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代科技加持之下,养菌房可以自由调控温度,彻底打破了食用菌生产的季节限制,实现全年无间断生产。近年间,村上新建银耳自动化生产车间,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生产效益。同时,村上引导群众发展养蜂产业和庭院经济,规模种植油菜、油葵、菊芋、连翘,形成多种产业共同支撑群众致富增收的格局。
据千牛食用菌产业基地负责人徐锁劳介绍,目前基地种植规模约200万袋,年产值约2000万元。基地累计带动456户群众增收,户均每年分红1892元,同时吸纳139名群众就近务工,仅此一项人均每年收入近7000元。
月亮湾村两委会和区林业局驻村工作队还提出了更为长远的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红色文化旅游+乡村特色种植”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持续开发、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品。与此同时,引进良种良法,发展现代农业,融入田园观光、农事体验、趣味采摘等多种业态,促进红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互促互进、共生共荣。
坐在刘俊自己设计建造的凉亭下的石桌旁,倾听能人干部的土语乡音,品尝新近炮制的醋泡黑豆,浅饮这里酿造的高粱清酒,时间过得缓慢而愉悦。话题结束,我们起身,不由相视而笑。笑声惊动了树梢的花尾巴喜鹊,它一下子飞得老高。
聚力同心共奋斗
行走在月亮湾村,路旁一栋栋规划统一、风格相近、漂亮大气的欧式洋房相当吸睛。大多房屋尚未正式入住,正在进行内粉、装修。
看到我们走近,靠近道路房前的那只田园犬瞪大眼睛,警惕地吠叫起来,向主人发出信号,户主王榜劳迎了出来。据介绍,这里共有18栋新建洋房,是去年“7·19”洪灾后的重建项目。当时,居住在这里的21户人家房屋倒塌,其中3户易地安置到柴湾移民小区。
“原来的土房倒了,建房补贴再加上保险理赔,我们每户拿到了8.8万元。此外,还有过渡期的临时救助款项,这在早些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王榜劳说,“我们大伙也是因祸得福,正好再花些钱,建一个更加舒适、时尚的房子。以后,就是办个农家乐、民宿之类的,也招游客喜欢。”
在郭勇的记忆里,去年“7·19”洪灾发生时,沟里一户人家正在大办宴席。得到预警信息后,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紧急赶赴现场疏散群众。同时,紧急撤离所有受到滑坡体和泥石流威胁的群众,将他们临时安置在原来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和往年相比,尽管洪水来得猛、来得快,但我们做到了,月亮湾村没有一个人伤亡。”郭勇告诉我们,“洪灾考验了两委会和工作队,我们也因此赢得了群众的更多拥护、更大信赖!”
58岁的张邦学,长期在西安经营餐饮,是掌勺的大厨。2018年,他回乡担任村委会主任,3年后,张邦学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张邦学的带动下,10名在外创业能人回乡创业、回村任职,村上新发展16名年轻党员,培养25名实用人才,形成了推动促进乡村发展和有效治理的干事创业团队。“张支书办村务就像做菜一样!”听到大家夸赞的话语,张邦学淡淡地笑了:“做好宴席靠大家,办好村务也靠大家。”
“今天,我就回去了。村上想要我帮忙干啥,随时打电话。”郭勇有些不舍。
“接任第一书记,我还是觉得有些压力。我一定努力干出新成绩。”孙战国这样表态。
“天底下叫月亮湾的地方很多,但像我们这样红色的月亮湾不多。我们大家一起,凝聚和汇集更多干事创业力量,让我们的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让大家的笑意更真心、笑容更灿烂、笑声更持久!”张邦学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