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党小组攻坚”模式助力柞水畜牧业提质增效

2025-09-19 08:00:19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健翎)近年来,柞水县创新推行“党小组攻坚”工作模式,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畜牧中心党支部聚焦“稳产保供、项目建设、科技突破”三大任务,把党员放在攻坚一线,助推畜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柞水县成立稳产保供攻坚党小组,以“政策+技术”双轮驱动,有效破解养殖动力不足、技术短板等难题。政策层面,全面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肉牛纾困、产业奖补等惠农政策,近年来累计发放补贴1364.98万元,惠及农户7200余户;同时,创新“粮改饲+粪污资源化利用”循环模式,党员技术小组指导规模场发展优质饲草苜蓿1000亩,降低饲料成本约15%,推动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技术层面,开展“党员一对一”指导服务,11名技术党员每人联系2至3个规模场,年均到场指导10次以上,实现规模场全覆盖。建成“生猪数字化服务平台”,党员业务骨干担任“云哨兵”,实时监测生产数据、解读市场供需、发布风险预警,指导5个大型规模场安装环境智能调控系统,饲养效率提升20%,实现增产降耗双赢。2024年,全县生猪出栏14.57万头、禽出栏151.6万只、牛羊出栏2.94万只,畜禽产值增速位列全市第四,牢牢守住了“菜篮子”安全防线。
  针对牛羊布病无疫区创建、庭院经济发展等重点项目,柞水县成立项目创建攻坚党小组,以“责任区+模式创新”破解资金短缺、群众参与度低等难题。围绕86项核心指标,成立党员技术专班,落实检、消、杀、管、宣“五位一体”防控措施,划定党员责任区,开展地毯式监测,累计监测样本2.1万份,顺利通过省级无疫区建设评估验收,构筑起严密生物安全防线;在庭院经济方面,打造低山生猪循环、中山林麝特色、高山土蜂生态立体养殖格局,覆盖80%以上行政村。建成2个特禽产业基地、2大庭院经济示范区,培育示范户500余户,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圈舍租赁+企业托管”模式,建成7家养殖企业,设立“党员扩繁攻坚岗”,林麝存栏年增30%,年产值8442万元。该模式已在全市推广,成为乡村振兴的“柞水经验”。
  科技攻关党小组以“实用技术+示范推广”破解技术瓶颈。党小组聚焦养殖户需求,钻研生猪“三针保健”“批次化繁育”“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推广陕南白山羊“三系杂交”技术,改良后羊增重20%以上;同时,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研究,实现变废为肥、粪污零排放。通过建立4个科技示范基地,带动25个规模场应用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2项,增收15%以上;依托“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实现“生产—销售”全程“秒响应”,技术咨询、产品溯源等服务即时解决,实用技术推广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县畜禽繁育效率提升25%,存活率提高至92%以上,产业效益显著增强。
  通过“党小组攻坚”模式,柞水县实现了产业、品牌、队伍三个提升:2024年畜禽产值增长2.8%,关键指标超额完成;获评省级“人畜共患病先进单位”、市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培养党员骨干4名,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氛围。

  • 相关阅读
  • 柞水首次发现鸟类“飞行冠军”斑头雁

      本报讯 (通讯员 明晓东)9月14日,柞水县林业局接到群众报称,在营盘镇朱家湾村乾佑河边发现一只从未见过的大鸟。接到消息后,县野生动物和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施救。   工作人员在现场观察到,这只大...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