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刘占良)据报载,2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却丝毫挡不住艺考的热度。画夹、乐器、背包、拖箱……年味儿还没散去,各大艺术院校里纷纷涌入的考生和家长便共同打响了一场“艺考攻坚战”。
这一次,全国有接近百万人怀揣各自梦想加入了浩荡的“艺考大军”,占所有高考生的10%左右。北京某艺术院校招生老师赵楠谈到,参加艺考的固然有不少从小喜爱艺术并经历过系统专业培训的考生,可更多的是那些本身对艺术兴趣不大,只是将其视作升学“捷径”的“速成生”,“不少人在高二或者高三‘见试不妙’才仓促文转艺、理转艺,甚至学段快板就敢上场,但结果也往往可想而知。”
那么艺考,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它究竟是一条人人可及的“捷径”,还是一段劳民伤财的“囧途”?
这个春节,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艺考,商洛姑娘王某和父母是在北京南郊的一个出租屋里度过的。而此前,她已经在附近的一个艺术培训班里学习了三个多月。王某家住商洛市区,寒假一开学,班里34个学生“呼啦”全走啦——“都是在外面奔波赶考的”,西安最多,北京、上海、广州、兰州都有她的同学。王某所在学校学生是该市一所省级重点中学招录后剩余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是个以体音美为特长的学校,每年该校考上大学的200多名考生里,有一大半是艺术或体育特长生。据了解,在我市几乎每个高级中学都有“特长生”,这些文化课不好的学生,只好另辟蹊径,试图通过艺考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成绩不好就学个艺术”也成为不少家长口口相传的“升学法宝”,“不管怎么样,文化课成绩相对低一点,总还有些上大学的希望。”几经筛选,文化课成绩一般的王某将“看起来不大需要专业基础的影视编导”选作了自己的“特长”,也从此踏上了“专业培训——辗转赶考”的“特长速成轨迹”。为了提高命中率,她一共报了6所学校的13个专业,贴点边儿的都先报着,多拿几个校级合格证也觉得高考能多点筹码。
就为了吃到这颗所谓的“定心丸”,绝大多数的“速成”艺考生和王某一样选择了参加培训班,也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记者从多家培训机构的广告中了解到,艺考生三个月的培训费用至少要上万元,而一些打着“零基础入学,24小时入门”的“名师培训班”收费更是高达几百元甚至每小时上千元。再加上报名费、住宿费、路费等,每个艺考生考试季的花费得四五万元。
“艺考的目的是选拔那些具有艺术天分、艺术潜质的优秀人才,而不是你已经具备这种专业技能了,我们老师通过考核过程中能够把学生这种专业潜质挖掘出来”。在商洛学院艺术系,王教授告诉记者,不少人的误区就在于很多孩子可能不具有专业潜质或能力,却非要送去培训班,而这种没有艺术热爱的速成恰恰是不可取的。如果“半路出家”的考生仅凭临阵磨枪的机械记忆和模仿侥幸通过艺考,也同样面对着在大学里从文化生向艺术生的彻底转化,没有兴趣或者是好的心态,很容易因为专业课吃不消而耽误学习。“有些艺术专业,甚至比普通考生更需要文化素养。”西安美院著名画家王家民教授对于艺术人才的选拔、培养也有着自己的独到心得,“艺术家不是逼出来的,艺术是涌动出来的。踏上艺考这条路前,首先要看孩子有没有天分,其次要看孩子热不热爱这个行业。”王家民说。
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在选择参加艺考时,要结合自己的天赋和潜力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纸名校敲门砖而被迫踏上艺考路,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这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条捷径。”
看来,艺考本身,从来就无“捷径”和“囧途”之争,关键在于你为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