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品头论足

纸媒困境下的“狗仔”突围

纸媒困境下的“狗仔”突围

2014-04-03 16:07:44

  马立明

  一

  一年前,江艺平拂袖而去,江湖哀叹“南方已死”。一年后,南方报业通过文章出轨事件展现了存在感,证明自己实力犹在。走上前台的,已经不再是“铁肩挑道义”的调查记者,而是一支另类的突击队——娱乐记者。这支潜伏了数月而获得致命证据的队伍,同样堪称“铁军”,其领军人物南都周刊主编陈朝华,可是拿着做调查新闻的劲头搞娱乐的。所以,陈朝华回应文章时说,“我们只是在进行新闻报道……我们一直很敬业,不是在玩。”

  多年前,我拿着简历去南都周刊找陈朝华。他坐在289号大院19楼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虽然他婉拒了我,但给我的印象很不错——儒雅、温和,很有修养。当时,他的主要精力还放在南都周刊时政部分,心忧国家大事,算是个典型的南方报人。一番寒暄之后,他还很激动地跟我说,感谢我对南都周刊的欣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陈朝华开始转型,向娱乐新闻疾步前进。这个转身并不华丽,一个新闻圣徒变成了“狗仔司令”。在与文章的纠缠中,陈一口咬定自己是“用心做新闻”,但他目前的角色却与初心差距万里。他虽然让一本杂志起死回生,但他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或许永远失去。

  “一份杂志起来了,一个诗人死了。”南方报业的老同事这样评价陈朝华。

  二

  娱记这一称呼,从来带有争议。以前,我认识南方报社几个跑明星新闻的记者,一直都坚称自己是“文化记者”,主攻的是电影、音乐领域。如果有人失口称他们娱记,那可得罚酒一杯。至少在强调记录历史进程的289大院里,人们只认深度报道的英雄。

  加上,在报业效益蒸蒸日上的时代,纸媒仍是强势媒体,几乎不需靠娱乐新闻吸引眼球。每逢开会评报,报社领导总爱宣称自己做的是“大时政”、“大文化”。娱乐新闻呢?可能只随便点评两句。好稿奖、好版面奖,几乎都轮不到娱乐新闻。

  但现在,形势已变。一来,受互联网的冲击,纸媒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二来,新闻监管更严,领军人物如江艺平等隐退。南方元气大伤,昔日的拳头产品——调查报道,已经失去七成功力。在马航事件上,中国媒体完败,南方报社几乎没有建树。原因很简单——倾斜的舞台,谁能起舞?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律,报业越是式微,娱乐新闻越重要。当“大时政”、“大文化”不能吸引眼球的时候,便是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之时。昔日自称“文化记者”的那几个人,现在也很坦然自称是“娱乐记者”了,有时甚至还自称“狗仔”。他们现在振振有词:“娱乐大众嘛,歌舞升平多好。”当调查记者每月工分节节下降之时,娱乐记者的小日子倒是有声有色。

  香港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再牛的政经大报,也不敌娱乐八卦杂志。香港书报摊最显眼的,永远是明星绯闻。这恐怕是一个逆淘汰——有节操的败给无节操的,有底线的败给无底线的,有文化的败给无文化的。有一天偶遇一位香港八卦杂志的“狗仔”,与之攀谈,发现他竟毕业于某名校古典文学专业。问他为什么要做“狗仔”?他也没有不好意思,大手一挥:“搵食遮!”

  放下所谓的使命,轻装上阵,先谋取“活下去”。陈朝华就是这样。当南都周刊时政版路越走越窄之时,只能靠娱乐新闻突围了。

  三

  做文章出轨这个新闻,除了给民众一个视觉刺激外,有什么现实意义?至少我认为没有,相反,我非常同情文章。这个明星因为私生活问题,成为亿万人的出气筒。

  • 相关阅读
  • 娱评:韩剧中有生活的艺术和真挚的感情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虽然已经播完,但它带动的“韩潮”丝毫没有降温:翻开报纸,时尚版讨论星剧的服饰,旅游版重新刮起韩国游的热潮,就连房产版面的广告词也搭上了“都教授”的标签。当然...

    时间:04-03
  • 新华网评文章事件:狗仔当道“新闻”蒙羞

      先发“预告”吊足胃口,再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明明是活脱脱在导演狗血的八卦剧,却标榜这是“新闻报道,呈现事实”。  对于连日来在网络上喧闹无比的“文章事件”,人们宁愿相信...

    时间:04-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