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关心的不是产量,没有支撑力,产量没意义,形成了很多新的垃圾,听得人毛骨悚然”,说着,崔健抬起头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道,“你想成为垃圾人,还是有用有价值、良性的跟人类发展同向的人?”
不可回避,音乐是崔健与时代互动最主要的工具。
他坦言自己在音乐创作上进度慢。“可能是作品还有问题,不愿意完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质问我,很严厉地,很不平和地,要求我必须拿到一个什么标准,才能有脸拿出手。”他说。
没有新唱片,他就用演出与大众互动。这几年,他每年几乎都举办自己的大型个唱。
最能引爆现场歌迷的还是那些老歌:《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红旗下的蛋》……但其实,崔健不希望中规中矩地唱完这些歌,要么“唱些以前不常唱的老歌”,要么老歌新唱,做些改编。
去年12月,北京万事达中心演唱会上,崔健请来毛阿敏合唱《蓝色骨头》和《迷失的季节》,他问台下,“谁是80年代的,这首歌是给你们这一代,和我们这一代的”。
但更让人意外的,应该是他邀请因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出名的袁娅维,唱了一首新歌《鱼鸟之恋》。在刚结束的南京个唱上,两人再一次合作这首歌。台下观众的反应,自然没有演出老歌时候兴奋。
崔健没说过自己对歌迷有些反应漠然的态度,他只是说,“老歌总是让人怀旧,显得老态龙钟,新歌才能让听众了解我新的方向。”
北京演唱会当晚,还有首新歌,全英文的《outside girl》,在曾经的演出中,有乐队成员不同意演唱这首“动用了很多实验元素的歌”,但崔健始终坚持,“要给观众新东西”。但对于这首新歌的效果,他自己也并不满意。
4月13日,南京演唱会这天,崔健以《不再掩饰》开场。这不是他最红的歌,但他常常以这首歌开场,“我的泪水已不再是哭泣,我的微笑已不再是演戏。你的自由是属于天和地,你的勇气是属于你自己。”
几周前,周晓欧在《我是歌手》上翻唱了这首歌,表现出色却排名垫底。崔健说,“20多年前我说中国摇滚乐像一把刀子,20多年以后摇滚乐仍然像一把刀子”。
但崔健需要再打造一把刀子,一把由新专辑锻造的刀子。如果他真的想与当下时代互动,作为音乐人,崔健需要的是拿出作品。
专访崔健:中国现在就是缺乏活力
崔健:我总在一个位置想办法发力,但这个时代没给我提供互动的机会
其实崔健从未停留在过去的辉煌里,他乐于与每一个时代互动。但当下,他每次发声,却很难得到时代正向的回声
“期待正常地走路,一天走一步,对我来说就是退步”
中国新闻周刊:80年代开始,摇滚乐的影响力空前兴盛,如何看待那个时代的受众和文化土壤?
崔健:那不是一个真正的摇滚乐正常发展的程序,我只是觉得那时候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有影响力不一定是在发展。那时候只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文化。
一个现象可以不存在基础,任何时代都可能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但是作为文化的话,需要根深蒂固的基础,包括平行的政治现象,还有跟经济环境发生的关系。那个时代下,社会并不允许被批判,比较脆弱,但其实任何一个经常受到批评的社会,是抵抗力强的表现。
中国新闻周刊:但从市场反应来看,90年代看似是摇滚乐发展最兴盛的时期,1997年开始走向衰落,原因是什么呢?
崔健:分成两个吧,文化现象和市场现象。那时候也没什么市场,也没有一个大环境下的强或弱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