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澄清三大误区

2019-02-26 16:38:51

来源:经济日报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澄清三大误区
   □ 王东京

  一个国家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然而对怎样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人们通常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一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保持国际贸易平衡;二是维持国际贸易平衡要求保持双边贸易平衡;三是征收高关税可以实现双边贸易平衡。以上看法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在实践中也十分有害,亟待予以澄清。

  误区一: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保持国际贸易平衡

  可以肯定,将国际收支平衡等同于国际贸易平衡是一种误解。为何说是误解?只要我们看看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清楚了。众所周知,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储备”等三个项目,而经常项目(国际贸易)只是其中一项。从逻辑上讲,一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对国际收支会有影响,但不能因此就推定该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要理解这个问题,需先弄清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经常项目下的进口,是指将外国商品买入国内;出口则是指将本国商品卖出国境外。资本项目虽不同于贸易项目,但无实质区别。事实上,对外投资也是购买国外商品,只是未将外国商品买入国境内;引进外资也是出口商品,不过未将本国商品卖到国境外。

  若这样理解,贸易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关系便一目了然。简单说,在国际收支表中,贸易项目与资本项目互为消长。比如,中国将100亿商品出口到国外,商品离开了国境,在贸易项目的贷方记“100亿”;同时出口换取外汇100亿,于是在资本项目的借方也记“100亿”。反过来,中国将50亿外国商品进口到国内,在贸易项目的借方记“50亿”;同时由于资本流出50亿,在资本项目贷方也记“50亿”。

  上面例子中,中国出口商品100亿,进口商品50亿,贸易项目有50亿顺差;再从资本项目看,资本流出100亿,流进50亿,于是资本项目便有50亿逆差。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贸易项目有顺差,资本项目就会有逆差;反之,一个国家贸易项目有逆差,则资本项目就会有顺差。将两个项目综合起来,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平衡的。

  问题在于,当一个国家贸易项目与资本项目同时出现顺差或者逆差怎么办?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确实存在。如我国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就曾出现过双顺差。在此情况下国际收支能否平衡呢?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再分析国际收支表。

  前面说过,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储备”三个项目,一个国家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同时出现顺差,外汇储备必然增加。要知道,外汇储备通常用于国外存款,购买外国国债或者公司股票,而购买境外银行存单、国债、股票皆可取得收益,这样看,外汇储备就相当于对外投资。将三个项目结合起来,国际收支也是平衡的。

  “双逆差”的情形正相反。一个国家经常项目逆差,表明该国进口大于出口,购买了较多的外国商品;资本项目逆差,表明该国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购买了较多的外国资产。而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同时出现逆差,则外汇储备减少。这样将三个项目综合起来看,该国国际收支也是平衡的。可见,无论一个国家出现双顺差还是双逆差,皆不会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误区二:

  维持国际贸易平衡要求双边贸易平衡

  将国际贸易平衡等同于双边贸易平衡,是人们的另一个认识误区。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对另一国家有贸易逆差,逆差国就吃了亏,顺差国占了便宜。实则不然。经济学证明:国家间开展自由贸易是双赢,而且国际贸易平衡并不要求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平衡。

  关于国家间自由贸易可以双赢,亚当·斯密曾作过严密论证。他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为例,提出分工可提高效率;并指出分工要由绝对成本决定。斯密的观点无疑是对的。比如,甲、乙两个国家,甲种粮食的成本比乙低,织布成本却比乙高;而乙种粮食的成本比甲高,织布成本却比甲低。相比而言,甲的绝对优势是种粮食,乙的绝对优势是织布。斯密说,只要按各自绝对优势分工,甲种粮食乙织布,然后彼此交换,双方皆可节省成本,增加产出。

  后来李嘉图对斯密的分析作了拓展,指出,决定分工的不只是绝对成本,还有比较成本。要说明的是,无论斯密还是李嘉图,他们讲分工皆有一个共同前提,那就是自由交换。若不能自由交换,即便存在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也不可能有分工。还是举前面的例子,甲专种粮食而乙专织布,但若甲不能用粮食交换乙的布,而甲需要穿衣服,乙需要吃粮食,甲与乙不能互通有无,当然不可能形成分工。

  可为何说国际贸易并不要求双边贸易平衡呢?经济学解释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分工的深化,国际贸易不单是双边贸易,而是多个国家一起进行的多边贸易。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产业分工已经全球化,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处于产业分工的上下游,两国间的双边贸易就不可能平衡,而且也无需平衡。何以如此?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假定有甲、乙、丙三个国家,它们分别生产棉花、纱锭、布匹。甲将棉花卖给乙,而甲却不购买乙的纱锭,那么甲是贸易顺差,乙是贸易逆差;乙将纱锭卖给丙,而乙却不购买丙的布匹,则乙是贸易顺差,丙是贸易逆差;丙将布匹卖给甲,而丙却不购买甲的棉花,于是丙是贸易顺差,甲是贸易逆差。若仅从两个国家看,双边贸易皆不平衡,可从多边贸易看,整体却又是平衡的。

  懂得了上面道理,就不难明白美国为何对全球100多个国家会有贸易逆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处于国际分工的最高端,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低端;同时,也与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有关。读者想想,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只要印出美元就可在全球采购商品;而其他国家要进口美国商品,首先得出口商品换回美元,这样美国当然容易出现贸易逆差了。

  再往深处想,双边贸易是否平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贸易是否自由。只要贸易自由,全球贸易最终一定会自动平衡。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出口的目的都是为了换取外汇用于进口,并通过进口分享国际分工的收益。若一个国家只出口而不从国外进口等额商品,就等于自己主动放弃了分享国际分工收益的机会,请问世上有哪个国家愿意赔本赚吆喝呢?

  误区三:

  征收高关税能实现双边贸易平衡

  关于国际收支平衡的第三个误区,是高关税能实现双边贸易平衡,从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已经分析过,国际收支平衡并不完全取决于贸易平衡,国际贸易平衡也无需双边平衡。退一步讲,一个国家即便希望保持双边贸易平衡,也不可能通过征收高关税达到目的。

  从源头追溯,主张高关税的始作俑者是15世纪至18世纪初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所以一国进出口必须保持顺差。重商主义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少进口,以保持和增加国内金银货币;晚期的重商主义则主张奖出限入,多出口、少进口。怎样才能少进口呢?重商主义者提出的办法,是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

  令人不解的是,在重商主义时代,流通的货币是金银,而金银本身是商品,那时将金银作为财富尚可理解。可是今天纸币已经普遍替代金银货币流通,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各国货币已不与黄金挂钩,可为何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要用高关税限制进口呢?美国公开的理由,是高关税可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骤然听此说法似乎在理,然而深入想却似是而非。从经济学角度看:限制进口无疑是限制国际分工。其推论很简单:一个国家的进口,便是他国的出口,你用高关税限制进口,无疑是限制别人出口。别人出口不自由,当然也会用高关税限制你的出口自由。如此一来,国家间当然不可能存在分工。当年亚当·斯密强调“交换是分工的前提”,说的就是这道理。

  要进一步讨论的是,用高关税限制进口是否真能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我的观点,短期可以,但长期不能,因为高关税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代价非常高。比如,中国企业生产的服装出口到美国,每件价格100美元;而美国企业生产的服装每件150美元。此时如果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服装每件征收50美元关税,美国服装企业确实可以高枕无忧,服装工人也不会失业,但同时美国也会因此付出代价。

  提高关税后的代价是什么呢?容易想到的,首先是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会提高。是的,政府若不多征50美元关税,消费者花100美元可买一件服装;而加征关税后却需150美元才能买到,这样会使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降低。可见,提高关税会损害国内消费者利益。说白了,是让消费者出钱维持服装企业生存。

  若从机会成本角度看,消费者出钱维持服装企业工人就业,其机会成本是放弃购买其他企业商品可能创造的就业。设想一下,假如消费者不多花50美元买服装,而用这50美元去买电脑软件,软件的销售量会扩大,于是软件产业的就业会增加。就扩大就业而言,两者并无分别。由此分析,那种高关税可保护就业的观点,不过是人们重视看得见的就业而忽视看不见的就业而已。

  再从国家层面看,增加服装企业就业与增加软件企业就业是一回事。区别在于,提高进口服装的关税,在保护国内服装企业的同时,其他企业发展会受到限制。问题在于,一定时期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那些需要关税保护的企业,恰恰是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而低效率企业被保护,资源就会向这类企业流动,这不仅对生产率高的企业不公平,而且还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几点重要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重要结论:

  第一,国际收支是否平衡要将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储备等三个项目综合起来看,国际贸易只是国际收支的项目之一,不能将国际贸易平衡等同于国际收支平衡,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也不必要求对外贸易时时平衡。两者统计口径、含义皆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国际贸易有双边平衡与多边平衡之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应立足于多边平衡而非双边平衡。而一个国家要实现多边贸易平衡,一方面要鼓励出口,同时也要鼓励进口,特别是对贸易顺差国来说,应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

  第三,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可提升各参与国的生产效率,增进人类整体福利。而用高关税限制进口,实质是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反动。所以当前要特别警惕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滥,防止其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王东京

王东京

  • 相关阅读
  • 证监会:确保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启动

      证监会负责人表示   确保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启动   本报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屈信明)在2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进一步促...

    时间:02-28
  • 捆绑应用、恶意扣积分 43款APP被责令下架

      本报讯(记者 任笑元)2月27日工信部官微消息,工信部日前发布通告显示,2018年四季度组织对47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43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消耗用户相关账户...

    时间:02-28
  • “二手”理财产品为何成理财爆款?年化收益比一手还高

      “二手”理财产品为何成理财爆款    卖家:比提前赎回划算 买家:年化收益比一手还高 专家:可考虑建立统一转让市场 某银行APP上挂出的待转让理财产品   自银行理财产品面世以来,封闭型固定期限类产...

    时间:02-28
  • 五粮液加大反腐力度 华东市场一高管落马

      五粮液加大反腐力度 华东市场一高管落马  本报讯(记者 张钦)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五粮液内部人士处获悉,上市公司五粮液的华东营销中心上海省区副经理陈成因涉嫌严重违法,已被监察调查。据悉,近年来五粮...

    时间:02-28
  • 新能源汽车迎“开门红” 或面临补贴滑坡压力

      新能源汽车迎“开门红” 或面临补贴滑坡压力   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逆势实现三位数增幅;补贴滑坡已成大概率事件,2019年发展或高度承压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公布2019年1月汽车产...

    时间:02-28
  • 5G手机MWC首秀,首款集成式5G芯片再添期待

      5G手机MWC首秀,首款集成式5G芯片再添期待  高通与行业合作伙伴共享5G时刻。高通供图  作为通信产业的风向标,每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都集中展示当年最热最新的手机潮流。从今年MWC看,2019年最热最...

    时间:02-28
  • 工厂月薪过万招工难,“马路游击队式”招工该升级了

      工厂月薪过万招工难,“马路游击队式”招工该升级了  议论风生  制造业领域,生产和销售在“转型升级”,可在用工思维和用工模式上,仍停留在比较初级、粗陋的阶段,这是造成结构性用工荒的主要原因。  春...

    时间:02-28
  • 油价调价窗口27日再开启 或年内首次“四连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邱宇)国内油价28日24时将迎来今年以来的第四次调整,多家机构预测油价或继续上调,出现“四连涨”。 资料图:街上行驶的出租车。 金硕 摄   2019年开年以来,国内油价已...

    时间:02-28
  • 前海港资企业逾万家 系列优惠政策助港企发展

      中新社香港2月27日电 (徐晓美)“前海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推介会”27日下午在香港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18年12月底,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达10800家,合同利用港资达1021....

    时间:02-27
  • 克罗地亚跨海大桥21根超百米钢管桩启运 3月中旬将达目的地

      中新网深圳2月27日电(记者 郑小红)总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团27日称,用于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建设的21根钢管桩,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港成功装船并启航,将于2019年3月23日运抵目的地。届时,本批运输的钢...

    时间:0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