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

2019-04-08 10:49:03

来源:经济日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时,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需要深刻认识其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重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意义

  ■ 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

  ■ 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既饱含着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刻理论认知,又充满着对未来现代化进程的战略谋划和理论思考。我们可以从新时代的视角,通过回顾与展望,领会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时代意义。

  (一)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可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构建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突出,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使命。同时,现代化经济体系也会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顺应现代化潮流,跨越历史关口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顺之者就会跟得上、不掉队,乘势而上;否则就会不进则退,错失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话语权也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诸多短板,面临严峻挑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事实证明,跨越关口,单兵突进不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行、各行其是更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若干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整体推进、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关口的真正跨越。而这些新的认知汇集到一点,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整体合力完成历史关口的跨越。

  (三)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意义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来分析:从需求侧来看,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但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为广泛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消费升级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动能;从供给侧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着力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以一个完整、有效的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价值

  ■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体现了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等理论特性

  ■ 开辟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境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命题,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

  (一)创建全新理论框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样一个新概念的提出,有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深刻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可以说,这样一个新概念,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已经取得的伟大业绩的实践基础是不可能提出来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分析,也是不可能提出来的。对这个新概念,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定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定义涵盖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内涵丰富,需要深入领会。

  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四是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五是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六是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七是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应该说,从基本概念到主要内容,从认识方法到实施方略,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架构,并彰显其整合性和系统性。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并可以引发对改革开放40年实践经验教训的理论思考,可以引发对中国现实存在问题和挑战的深入思考,可以引发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空间。

  (二)体现出一系列理论特性

  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是彰显其理论价值的重要任务,关系着如何把握这个体系的建设方向,需要持续地深入研究。初步分析,至少有如下一些基本特性:

  首先是整体性,即不是各自独立、各行其是的松散组合,各个组成部分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动作协同;其次是结构性,即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相互关系;第三是关联性,即形成结构的各部分之间有关联,而不是分散的个体;第四是有机性,即这种关联是内生的有机关联,而不是机械性的链接。

  (三)开辟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境界

  理论与实践互为促进。比如,理念率先突破、实践随之跟进,随着实践深入,理论逐步成熟。在推动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前行中,取得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和把握。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互为促进的过程反映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使理论探索与实践深化互为促进的过程进入一个新境界。境界之新,在于在实践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都迫切需要对经济的整体性、系统性进行整合性的研究与探索。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体悟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重点

  ■ 筑牢坚实基础 ■ 强化战略支撑

  ■ 优化空间布局 ■ 提高国际竞争力

  ■ 完善制度保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最终要靠实践来实现和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也就是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不仅要重视目标导向,弄清着眼点,知道要干什么;而且要突出问题意识,找到着力点,知道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施方略,有着深刻的启示,提供了重要遵循。针对跨越历史关口面临的问题,体会起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实践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所以,必须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其二,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针对我国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其三,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自觉设计、并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显著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能不能利用好全球资源和市场,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只有不断发展开放型经济,才能真正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其五,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有制度保障,而现在仍然存在着多方面体制机制的障碍。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破除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文魁)

  • 相关阅读
  • 贵州万企入“云” “大数据+”融合实现行业全覆盖

      中新社贵阳4月8日电 (记者 刘鹏)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成果逐步显现,实现行业融合全覆盖,10124户企业上“云”。贵州省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

    时间:04-08
  • 清明假期宁夏航空出行8.34万人次

      中新网银川4月8日电 (于翔 李佩珊 刘香君)记者8日从宁夏机场公司获悉,2019年清明假期(4月5日至7日),宁夏机场公司3天完成起降720架次、进出港旅客8.34万人次和货邮吞吐290吨,同比分别增长10.0%、13.2%和23.8...

    时间:04-08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17省份跑赢平均增速 4省份负增长

      中新社深圳4月8日电 (记者 刘育英)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在该产业的经济版图中,中西部地区发力追赶,17个省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值,4个省份出现负...

    时间:04-08
  • 安徽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艰巨 预防面积约7000万亩次

      中新网合肥4月8日电 (夏莹)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小麦赤霉病已成为制约该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生物灾害。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会8日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950万亩,需实施预防面...

    时间:04-08
  •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高净值人士达167万人

      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 (记者 许婧)中国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8日在上海联合发布的一份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的总财富维持了增长势头,但增速显著放缓,民营企业家仍是中国高净...

    时间:04-08
  • 四个数字看中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惠及世界

      (经济观察)四个数字看中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惠及世界   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李晓喻)第2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即将举行。中国商务部8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欧经贸合作近年来成果丰硕,已成双边关系的...

    时间:04-08
  • 意中贸促会探访古丝路:寻商机 搭桥梁 觅合作

      中新社甘肃嘉峪关4月8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意大利-中国贸易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意中贸促会”)一行30人考察团8日来到甘肃嘉峪关,走访当地文化产业,冀成为两地合作的“桥梁”,带动双方企业共同发展。  ...

    时间:04-08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向产业链上游扩展 结构趋于优化

      中新社深圳4月8日电 (记者 刘育英)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6532亿元(人民币,下同),整个产业链结构逐步向上游扩展,结构更加趋于优化。   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8日在深圳举行。中国工业和...

    时间:04-08
  • 首届河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

      中新网郑州4月8日电(记者 李贵刚)4月8日下午,首届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河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立杰律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有...

    时间:04-08
  • 先行指标回暖 中国经济被各方看好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如何让人牵肠挂肚。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运行并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市场预期得到改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

    时间:04-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