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买到的火腿有质量问题,送到质检中心检验,一共检了8项指标,最终花了1600元,才换回了一个‘所检样品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不合格’的结论。”济南市民吴先生称,这个代价确实太高了,而且这个结果对于他来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人家这种火腿该卖还是卖,最后我花1600元买了个‘以后不买了’。”
高额检测费用到底从何而来呢?记者了解到,每一项检测指标,在检测部门上报物价部门之前,都会有一个基本的核算,核算成本包括材料费、水、电、燃料费、检验用房维修费、仪器设备折旧费、仪器设备维修费以及管理费。而标准最终是否获批,省物价部门工作人员称,他们还会邀请有资质、有影响力的检测单位一块儿进行成本测算,取一个平均值作为政府指导价。
对于这样的解释,不少市民明显不能接受,“他们(权威检测机构)大多是全额拨款单位,但水电以及仪器设备折旧费用也算在检测成本之中,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呢?”较真的刘先生曾经因为几百元的检测费用放弃了维权。他告诉记者,花79元买来了一件纯棉衣服,要花几百元额外加上几个工作日的等待,“还不如直接跟商家私下协商算了。”(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