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此类犯罪在原有的购物中奖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不断翻新变化,出现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以购车退税、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等手段,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
目前发现的手段有两大类十一种方式:
一、冒充国家机关、银行、电信局诈骗1、公安局破案。犯罪分子谎称公安机关破获案件中有群众个人资料遭盗用后被冒名申请信用卡,并以保障群众持有的信用卡内的资金安全为由,诱骗受害群众将卡内资金划转至犯罪分子控制的帐户。2、银行卡遭盗刷。犯罪分子冒充银联中心、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连环设套,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至所谓的安全帐户。3、骗取卡号盗打电话。常见短信如:我是X公司的工程师,现对你手机进行检查.4、制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冒充移动公司或者电信局通过发短信给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骗取对方话费。5、购车退税(目前常见)。
二、冒充亲戚朋友进行诈骗1、爸妈快汇钱。利用儿女在外读书、工作,出现意外。2、猜猜我是谁。通过拨打受害人电话,让人猜猜我是谁,顺势自称是某某,以借钱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3、诱使回电骗取话费。通过点歌或者发祝福等方式诱使回电。4、孩子被绑架,索要现金。5、换帐号汇款。我手机没电了,速把款汇入此帐号。往往是朋友或者生意伙伴6、利用手机改号软件,克隆受害人亲友号码,实施诈骗。
为使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现将常见的几类诈骗案件提示如下:
1、电话欠费类:骗子假冒电信运营商用语音电话联系当事人,告知其电话欠费。当事人通过该语音电话询问时,对方谎称其在某银行办理的1张信用卡拖欠电话费,并要求对方向“某某市公安局”报案。所谓的“某某市公安局民警”又谎称当事人“身份证被盗用、银行卡需升级保护、侦查办案需要”,诱骗当事人说出银行卡账号和密码,转账骗走当事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2、消费类诈骗: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称当事人在商场刷卡消费若干,若有疑问建议咨询所谓“银联中心”,并留下电话。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又谎称当事人的银联卡可能被盗刷,然后提供所谓的“某某市公安局”报警电话。当事人报警后,“某某市公安局民警”以“保护当事人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到ATM机上把银行卡上存款转至指定“安全”账户,骗走钱财。
3、退税类诈骗:骗子冒充有关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当事人,告知其购买的汽车等高档商品可以退税,要求当事人先交纳一笔“手续费”。随后,又授意当事人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通过转账方式交纳费用、领取退税,利用当事人不熟悉银行自动取款、转账业务的弱点,骗走银行卡上全部或部分资金。
4、中奖类诈骗: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告知当事人中奖,并要求当事人回复某电话。如果当事人回电话,对方就编造各种理由,让当事人相信自己真的已经中奖了,接着就以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为名,要求当事人先将上述费用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等当事人发觉不对,已上当受骗。
5、贷款类诈骗:骗子以“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为诱饵,发布虚假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当事人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则声称贷款需先交部分利息,当事人汇入其指定账户以后,对方又陆续要求先交纳“还款保证金”、“个人安全费”、“车辆安全费”等费用,步步下套,骗取钱财。
6、救急类诈骗:骗子冒充当事人的单位领导、老师、医生和朋友等特定身份,打电话联系当事人,以“自己在外地发生车祸需花钱救人”、“嫖娼被抓需缴纳罚款”、“子女在外遭绑架需交钱赎人”等为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