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消费维权

国产奶企国外搞空壳公司 出口转内销卖高价

国产奶企出口转内销卖

2012-08-29 15:56:00

  “这年头,谁还敢给宝宝喝国产奶粉!”这是某位“新晋”妈妈针对记者关于选购奶粉的提问时,做出的斩钉截铁的回答。虽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但根据各种调查的结果来看,持有这种看法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于是,一边是大量便宜的国产奶粉无人问津,一边是大量经济水平尚可的消费者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各种途径购买洋品牌奶粉。在这些洋品牌中,除了传统的美赞臣、雅培、惠氏和多美滋等奶粉界的“老兵”之外,还有一些异军突起的牌子,诸如纽瑞滋、纽贝滋、贝登等,看起来像是个洋名字音译过来的,然而正如一个网络的段子所言“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同样地,顶着一个洋名字不一定真的是外国牌子,也有可能是“假洋鬼子”。

  国产奶企国外搞“空壳公司”

  根据乳业专家介绍,目前通过正规渠道流通的婴儿奶粉通常有3种:国内企业使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外国企业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灌装生产。在专家眼里,其实这第二种和第三种都可以称得上是“洋奶粉”,然而消费者眼中的“洋奶粉”更多指的是这最后一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目前还有一种消费者颇为认可的“洋奶粉”,则是通过朋友亲戚从境外带回或网络代购的方式从国外带回一些原本并不针对中国销售的国外品牌的奶粉。然而近几年,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洋奶粉”,有个洋名字,奶粉生产公司看起来也是国外企业。然而,如果去该产品所标注的产地国调查的话,却会发现“查无此牌”。

  有不愿具名的外贸行业从业者对记者透露,一些洋奶粉的生产公司是国内企业在国外搞了个“空壳公司”,然后对外号称品牌授权或中外合作,国内的企业“代其在国内加工灌装和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国外品牌,其实整个生产销售链条都是“自己人”,而奶源地,就只能“天知道”了。

  “出国镀金”后身价大涨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通常国外注册的那个公司只是个摆设,从生产设备到销售人员一概没有,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其实都是在国内完成,从本质上来说,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国货”。

  然而,光在国外注册个公司还不算完,还得给品牌取个通常读起来拗口的洋名,以便与国产的牌子相区别。饶有趣味的是,有居住在新西兰从事奶粉代购的人士对记者称,现在很多号称新西兰进口奶粉的牌子都以“纽”(New Zealand)开头,但其实新西兰当地卖的奶粉常见的就是三四个牌子,比如Karicare、亨氏和惠氏,而且本地的食品品牌甚少以“New”为开头。

  另外,现在高速发达的传播业也给“假洋奶粉”的包装提供了方便之门,频繁的广告轰炸与品牌传播,很容易使得大众对该品牌产生一种身份上的错觉。最后,为了“做戏做全套”,生产企业还会把在国内生产的这些奶粉采取“出国后再回来”的方式拿到海关报关单。将这些奶粉出口到国外然后再运回国内,所需的全部费用大概也就是每罐40元以内。这样原本在国内售200元但无人问津的奶粉经过如此包装变成“原装进口奶粉”后,回国就可以卖到300元以上,换句话说每罐奶粉出国后比出国前多获得至少60元的利润。

  据介绍,这笔账其实算得很保守,这种“出国镀金”过的奶粉普遍毛利率都在70%-80%以上,而普通国产奶粉的毛利率也就是40%左右。 据《南方都市报》

  数据

  ■进口原料奶粉3万元/吨—— 一罐900克的奶粉原料成本27元——售价约300元

  • 相关阅读
  • 健康元被曝疯狂采购1.45亿地沟油制药

      疯狂采购1.45亿元“地沟油”制药 健康元惊天秘密揭开  为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焦作健康元不惜漠视生命、罔顾法律采购地沟油制药  一家上市公司,居然疯狂使用地沟油制药。  在持续长达一年半的时...

    时间:08-30
  • 山西汾酒被疑暗中召回问题产品 召回未通知消费者

      山西汾酒广东负责人昨日称,今年3、4 月份生产的“黄盖汾”没有流入广东市场  近日,有传言指山西汾酒曾于今年6 月秘密召回一批不合格白酒。昨日,山西汾酒广东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不清楚&ldqu...

    时间:08-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