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主要成分相差无几的产品,在国内外的价格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多呢?是不是因为运输或者关税等原因增加了中国父母的负担呢?就此问题,《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王丁棉称,进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为海关进口关税和检测费,这两项大约占到原售价的28%—30%。除此之外,如果奶粉长期积压在口岸不运走,可能会产生少许的停仓费用。而即使加上运费等费用,一罐重量为850—900克的进口成品奶粉,比起大洋彼岸增加的成本也仅为80—90元。看来,问题的核心还真的不是因为关税和运输增加了成本。
那么,洋品牌奶粉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是否已经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价格歧视呢?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冯超群博士坦言:“洋品牌奶粉在国内谋取暴利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事实。无论是和其原产地,还是周边国家、地区相比,国内在售的洋品牌奶粉堪称全球最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洋品牌奶粉集体涨价的4到5月,欧盟成员国原奶价格都低于30欧分/升(约合2.34元/公斤),其中比利时原奶价格从去年11月的每升34欧分降至26欧分,德国从36.9欧分/升下滑至29.8欧分,法国从33.13欧分/升降至28.50欧分/升,美国的原奶价格也同比下降23%。按照IFCN国际牧场联盟公布的全球奶价,5月全球原料奶价格为27.6欧元/100公斤,按汇率折约为2.21元/千克,比4月的29欧元/100公斤下跌1.4欧元,环比下跌5%。以婴儿奶粉基粉主要原料“大包粉”为例,在记者截稿前每吨的价格为27500元,相当于每100g只有2.75元。而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原料粉的成本只占成品成本的50%—60%。如果用这种原料粉来生产婴儿配方奶粉,一般而言,每公斤原料粉的成本是80—85元,辅料人工等成本也是80—85元,而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则还要加上各级经销商以及各种宣传等费用,王丁棉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类似的费用大概有26项以上。在采访过程中,从事国际奶粉贸易多年的张文向记者表示,与今年一季度相比,近期国际原料粉出现了10%左右的上涨。因此《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担心某些洋奶粉品牌近期又会打着原料上涨的幌子涨价。
相关新闻洋奶粉价格年年涨岁岁提
洋奶粉在华一年涨价四次国产奶粉萎缩是主因
“换个新包装就要涨两成?”上海白领李蕊感到很无奈。她的8个月大的宝宝因为上一轮的奶粉涨价刚换了美赞臣“安婴宝”2阶段奶粉。宝宝现在每周大概能喝2盒400克装的奶粉。“一涨价,一个礼拜奶粉钱就要多花40元。”
洋奶粉年内第四度涨价业界称源于市场绝对优势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成本上升、配方调整”等涨价理由并不充分。洋奶粉“想涨就涨”的“底气”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控。
洋奶粉问题频发仍涨价民间“自力更生”求放心
内地的奶粉消费者们最近有点烦。一边是频繁陷入质量“门”的国产奶粉,一边是问题不断却提价不停的“洋”品牌,为了找到安全廉价的奶粉,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自产”奶市场。(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