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消费维权

高就业率背后的“育人之道”

高就业率背后的“育人之道”

2013-10-15 08:41: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一些教育研究者看来,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国科大在宽广深厚的学位课程教学优势和研究所在学术前沿的科研优势,形成了既集中又分散的网络教育结构,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共享中科院现有的师资和科研资源;这种模式把高水平科研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真正结合了起来,促进了学生在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毕业于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唐兰现在是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对“两段式”培养模式深有感悟:“我认为这种培养模式,比单纯地在大学或在科研院所里要好。如果不去大学上基础课,理论可能不会那么扎实;如果老呆在大学,科研能力可能发展得不会那么好。”

    一年级的理论学习让她大开眼界,“一年的基础课,请的都是名师,那些老师讲课很精彩,讲的内容也非常前沿、高端,确实跟一般的老师上课效果不一样”。

    因为课程丰富而精彩,唐兰选修了很多课程,有些还是非专业的课程,但她后来发现获益匪浅。“一年级的基础课程特别扎实,学习氛围也很浓厚,晚上稍晚一点去教室就很难找到座位。”

    说起在普通高校读研和在国科大读研的区别,现在在大学里任教的唐兰更有发言权。

    “跟高校比,国科大依托于中科院各研究所,具有更好的科研环境。一般来说,中科院的实验条件要好过大学,研究人员相对稳定充足,在承接国家一些实验性大课题上确实有优势。”唐兰说,“在研究所,几乎天天都能跟导师见面,有问题可以随时请教,大家互相交流督促,所以比较容易出成果。”

    2008年硕士毕业于广州化学所,目前已成长为广州化学灌浆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张维欣认为,“两段式”培养模式不仅精于“教”、更重于“带”。

    相比于大学,他更认同国科大这种“言传身教”的培养方式:“导师都是在学科前沿研究的科学家,不少人是各学科领域内的学术领军人物,他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熟知学科发展方向,最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他们就像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一样,带着你一步步进入学科前沿,让你很快就能上手,进入角色。”正如中科院院长、国科大校长白春礼院士所说,“研究生教育的精髓就是与导师一道参与科技创新,在实践中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科大的导师主要在研究所做科研,他们没有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自然是会全力以赴培养学生的,指导的精细程度也会高很多。而在大学,老师有教学任务,即使不上课,时间也不可能全部放在研究上。很多评价机构都认为国科大的研究生培养是非常好的,这就是重要原因。”张维欣说。

    一线研究锤炼出强大的动手能力

    陈平是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这是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从能源所博士毕业后,陈平先去了一家设计院,但总觉得自己在读博阶段研究的“生物质快速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不继续进行下去,浪费掉太可惜了,于是,他开始寻找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迪森股份的老总。迪森股份的主营业务正是生物质燃料等新型清洁能源。

    “我们谈了一个小时就敲定了合作,因为他也是行家,他知道我不是纸上谈兵,他知道我能够做出东西来。”陈平说,对他的项目,迪森股份前期投了200万元,后面又投了3000万元,“目前项目成长性非常好”。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