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整治击退部分可能难达标品牌
“我相信,明治奶粉退出中国市场,不是最后一个。”昨天,国内一家外资婴幼儿奶粉品牌代理商张明(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再加上各种成本包括原料、人工、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在终端奶粉价格不能大幅提价减压形势下,将会有更多二三线品牌像明治一样退出市场。
今年以来,我国对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加大整顿治理。继5月实施新的进口乳品管理新规后,6月底进行了一场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同月,工信部、国家质监局等九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最近,工信部制订并上报国务院审批的《促进乳业兼并重组方案细则》也传出在近期出台……有业内人士认为,明治奶粉现时宣布撤离中国市场,可能与一系列婴幼儿奶粉新政有关。
上述人士表示,今年国家出台和公布的一系列加强婴幼儿奶粉行业管理的新规,提高了奶粉生产、销售、管理、进口等环节的“门槛”,很多二三线品牌难以达到相关规定,故有早早离场打算。此外,有部分企业还对国内奶粉市场前景不乐观,也欲离场或暂时持观望态度。
乳业资深人士宋亮也认同这种观点。“今年政府加大奶粉市场整顿,对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进口奶粉在华生产经营门槛提高。”宋亮举例称,比如九部委联合出台的乳业新规中,就规定:“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不准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准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他又称,有些进口奶粉在国内没有生产线的,可能在整治之列。
明治退出,是否会引发其它洋品牌跟随撤退?“明治由于市场份额较小,受众面低,因此它退出对市场影响不大。”宋亮认为,目前国内主流进口品牌在华投资经营多年,企业品牌影响力大,生产经营及渠道建设成熟,而且面对中国与日俱增的消费市场不会轻易退出。“当然明治的退出,也标志着那些在华经营不善,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进口企业要开始陆续退出市场。”
影响
小众品牌退出不影响市场供应
有部分人士还认为,明治奶粉撤离中国市场还与其自身核竞争力不强有关,与美赞臣、多美滋、惠氏等品牌相比,明治缺乏进取心。
“明治现在在国内的年销售额估计3亿-4亿元,好的时候有10亿元左右。”中投顾问食品研究员简爱华认为,明治奶粉没有抓住机会奋力扩张和布局,从而导致今天的结局。“明治仅在国内部分一线城市销售好,在其它市场则少见,知名度也不高。”
据宋亮介绍,近两年明治奶粉在中国市场确实经营不善,市场份额下降很快。“根据AC尼尔森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明治在进口奶粉排名可以排进前十,但随着福岛核泄漏事件影响深入,明治奶粉在2011年底曾经查出铯超标问题,对其打击很大,造成明治奶粉销售量大幅下滑九成。随后,明治奶粉在华销售一蹶不振。”
简爱华分析,目前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是其重新调整策略的一步棋,“明治在江苏有一个液态奶工厂,而且还有生产酸奶、常温奶,估计未来该公司在国内会重点先发展液态奶,因国内液态奶市场目前外资企业进入少,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