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说起电信诈骗,从事IT行业的广州白领关先生一脸的无奈,“说真的,现在各种推销电话、短信满天飞,真假掺杂,我真的不懂该怎么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了。”
以刚过去的一周为例,关先生共收到了18个通讯录未备份号码的来电,其中有5个被手机安全软件提示为推销电话,一个提示为诈骗。最终接听后证实,被误报“推销号码”的,一个来自网上订购海尔洗衣机后的物流公司,一个来自自己的朋友。而未被提示的陌生号码中,显示为4006031083和0196852202(国内实际上并没有019的区号)的两通电话是典型的电信诈骗。
至于收到的“可疑”短信就更多了,大部分都被手机安全软件拦截下来单独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关先生打开看了一下,觉得其中有两条“可能不是骗局”:一条来自100860201,内容是通知他在6月的“10分满意有奖调研”活动中获得幸福礼包,可凭兑换码到指定商家领取价值50元的购物券;另一条来自10658139183840619,邀请参加广东“移动邮机惠流量大派送”活动,只要登录活动网站就送手机、iPadmini等抽奖机会。尽管如此,关先生还是不愿意去尝试参加这些活动,“对方号码看上去就觉得假,贪小便宜误陷电信诈骗的案例太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关先生甚至还反问记者,“让你来,你懂怎么分辨这里面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吗?”
对于关先生的问题,记者确实不懂该如何回答,甚至不知道该称赞他精明,还是批评他防骗意识薄弱。实际上,当记者告诉关先生,单凭对方号码来判别真伪,其实更易堕入骗局时,他还觉得难以置信,但当记者找出近年发生的一些犯罪分子借改号软件随意修改主叫号码并骗取受害者信任的典型电信诈骗案例后,他的反应已经只剩下了一句,“那我以后还能相信谁……”
是的,我们已经不能再相信任何一个来电或者短信,哪怕它来自至亲、好友、大型企业或是公众服务机构,电信诈骗问世仅十多年时间,却正在摧毁了我们用一生建立的信任。(详见C04/C05版)
CFP/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