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多地调查发现,项目办理主体一大半时间、精力和费用花在中介环节,中介组织重复审批、垄断市场、收费名目混乱等乱象层出不穷。很多中介服务组织与政府部门牵扯不清,既是部门权力的延伸,也存在利益输送。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国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让企业和个人受益良多,但混乱的中介服务正吞噬着这些改革红利,同时损害着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中介环节费时费力
业内人士表示,中介服务是行政审批重要的前置环节。随着我国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大量技术性服务被“下放”到中介机构。项目审批特别是投资项目涉及中介事项较多、办理时间长,项目主体在办理手续时一大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中介环节。
16个大项、168个子项、申办20个批复、15个评审,涉及10个厅(局),40余个处(室),多达130余个办事环节……这是四川省政协委员金有忠在今年该省“两会”上给记者描绘的一张关于垃圾发电项目的“行政审批长征图”。他说:“画完这张‘图’,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
针对金有忠提供的线索,省“两会”结束后,四川省政府组建了联合调查组进行回访调查。结果更让人诧异:其中真正属于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的仅有20多个环节,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却多达40多项。审批时间也大多花在中介服务上,部门审批环节只需70多个工作日。
据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调查,投资项目审批立项、规划、施工、验收4个环节涉及的报告、设计、检测、测绘、代理、评估等中介服务事项多达29个,中介服务用时约占项目手续办理总时间的三分之二。如投资项目立项前需要做环评、能评、防震、地质灾害、可研等各类评估,根据项目大小和复杂程度,用时约3到6个月。
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行政审批涉及的各种中介服务既是严格审批的需要,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但有些环节设置显得多余。比如在城市里开发住宅项目,不管体量如何,是不是都要做环评?“现在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使审批时效大为提升,如果中介环节更加精简科学就更好了。”山西新宏祺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郭利红说。
垄断市场暗藏利益输送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定安研究员说,很多中介服务组织过去是政府部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在人事、财务等方面与部门牵扯不清,既是部门权力的延伸,也存在利益输送。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大剥离力度,但仍存在中介组织垄断市场、明放暗连等“二政府”现象。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人们对当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形象比喻。一些企业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虽然现在可以自由选择,但中介市场竞争不充分、部分领域可选择中介服务机构少仍是突出问题。
中部某省会城市的纪委负责人说,有一些部门长期把技术服务交给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存在“指定”服务现象;还有的中介领域市场化不够,客观上造成市场垄断。例如,该省从事抗震、防雷等审批业务的中介企业只有一家。职业病健康检测,全省一家都没有,相关部门介绍和指定了外省的3家机构,形成了“让你赚钱你就能赚钱”的状况。
一些为普通群众提供服务的中介领域也存在明显垄断现象。上述城市纪检部门摸底调查发现,群众对车辆年审、出入境照相等领域的服务垄断反映强烈。车辆年审过程中,交警和质监部门规划布局检测机构,并指定公司承担。全市群众每年缴纳的约4.5亿元检测费用由4到6家企业平分。群众在出入境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时需要照相,过去仅公安部门指定的一家公司垄断经营,一个人照一次6张底片收费30多元。群众反映太贵后又引进一家,费用才降至25元。事实上,现在都是电子化,不需要洗照片,只要通过电脑传入就行,群众也可以自己带照片,成本很低,但相关部门只认这家公司拍的照片。
山西一家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国家简政放权力度加大,一些部门开始剥离与己相关的中介机构,并允许有资质的其他机构参与竞争,在企业前往办理手续时,也不会直接指定中介机构,但事实上,最后往往出现“熟人快、生人慢”的怪现象。有经验的企业还是会去有关部门询问该选哪家中介机构去办理。如果自己寻找与部门不相熟的中介机构,虽然报价较低,但最终在审批部门评审相关报告时会很不顺畅,三番五次过不了,耽误时间。如果遵照部门意见,选择与其相熟的中介机构,沟通会很顺畅,少走很多弯路。
收费名目混乱加重负担
很多受访者表示,中介项目重复审批收费,对企业、行政效能和中介资源造成浪费。另外,中介服务总体收费水平较高,而且收费名目混乱、标准不一,个别中介服务机构甚至搭车收费、强行收费,这无疑加重了企业和群众负担。
太原市一些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困扰他们的还有中介项目重复问题。比如防震评估和消防审核等,即便是同一规划区域,不同的建筑都需要重复做,整个过程下来,对企业、行政效能、中介资源等都是一种浪费。
西部某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省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直言不讳,有些环节重复审批导致出现重复中介的情况。像修建一座工业园区,整个园区开工前要开展一次环评、水土保持等审批。到了企业入驻,修建各自的厂房时,又要重新进行一次审批,再找一次中介服务。
众多受访者反映,当前中介服务总体收费水平较高,而且收费名目混乱、标准不一,加重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在四川省政协委员金有忠反映的垃圾发电项目中,各种名目办证费用高达200多万元。四川省政府回访督查却发现,其中真正属于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的费用仅为2万多元。
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很多中介服务没有政府指导价格,即便有价格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也普遍存在“讨价还价”,形同虚设。上述山西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说,有的项目做环评报告,按标准中介组织可收取十万元费用,但如果找到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打招呼或多次沟通,价格可能会降低一半,让人感觉其中水分很大。
个别中介服务机构甚至搭车收费、强行收费。安徽一家企业负责人说,现在营业执照年检往往跟一些中介机构的会费挂钩。如果企业不交工商协会会费,工商部门往往就拖着不给年检。这种会费根据企业人数,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中介乱象损害政府公信力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认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乱象看似发生在中介领域,实则损害着政府的形象。中部某省会城市纪委负责人表示,中介组织尚存的不正当竞争,不仅影响了公共权力行使的公平公正,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健全,而且还容易诱发滋生腐败,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损害。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审改处处长蔡民说,虽然很多问题是中介机构从中“捣乱”,乱收费、乱作为,但办事的人员和企业都会把这当成政府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除了一些中介机构自身存在问题,也有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及其人员因为权钱交易,进一步削弱了党政单位的公信力。例如,秦皇岛中级人民法院原审监庭副庭长丁保军落马,就是因为在主办一起破产案时收受中介机构贿赂。一些中介组织已成公权力拥有者和购买者的牵线人。借道“中介服务”等第三方进行权钱交易,成了部门权力利益化的新形式。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定安认为,中介乱象损害政府形象,也表明政府亟需在整顿中介乱象上有所作为。有些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藕断丝连,难免让群众心生联想;中介行为主要为行政审批服务,其很多不当行为却长期失于监管,政府部门确实也难辞其咎。(记者 晏国政 叶建平 杨玉华)
- 相关阅读
-
苏格兰皇家银行遭重罚金额逾1400万英镑
原标题:苏格兰皇家银行遭重罚 金额逾1400万英镑 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遭英国金融监管机构重罚,罚款金额高达1447.46万英镑。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27日发布公告说,因给客户提供不合适的按揭贷款...
-
黑龙江一工会主席利用职务之便搞“钱款变通”获刑
原标题:黑龙江一工会主席利用职务之便搞“钱款变通”获刑 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搞“钱款变通”,用于个人消费,并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8月22日,经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贪污罪和...
-
运营商上半年告别高增长高利润增速恐难以为继
原标题:运营商上半年告别高增长 高利润增速恐难以为继 昨天中国电信交出了被称为“夹缝中逆生长”的半年报,至此三大运营商2014年半年报出齐。分析人士认为,受OTT(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冲击、营改增、...
-
广东湛江部分市县违规将土地收归国有引发多起纠纷
原标题:广东湛江部分市县违规将土地收归国有 引发多起纠纷 在广东省湛江地区的一些市县,政府在处理集体土地、林地纠纷时,居然以“双方均无权属证明”为由,违法将集体性质的土地、林地收归国有,近年来引发多...
-
八千亿铁路投资完成遇拦路虎新项目报告获批不足1/3
原标题:八千亿铁路投资完成遇拦路虎 新项目报告获批不足1/3 进入七八月份,铁路施工旺季开始来临,但是近期新开工的项目并不多。有关权威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铁路64个新开工项目批复可...
-
北京出台三无人员帮扶政策政府管吃住且给零用钱
原标题:北京出台三无人员帮扶政策 政府管吃住且给零用钱 北京针对城市“三无”人员出台了帮扶政策。从今年9月1日起,北京城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认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未满16岁的未成...
-
基层干部称行政审批中介清理困难多年利益难打破
原标题:基层干部称行政审批中介清理困难 多年利益难打破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各地从去年开始集中清理整顿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中介服务和收费项目。然而,诸多基层干部表示,操作中还面临部门利益阻碍、规范和监...
-
IMF总裁涉巨额腐败案被调查拉加德表示无意辞职
原标题:IMF总裁涉巨额腐败案被调查 拉加德表示无意辞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0多年历史上首位女总裁拉加德,因涉巨额腐败案遭法国当局正式调查。据媒体报道,拉加德对此表示,法庭的立案决定“毫无根据”,她...
-
北京特困低保金每月787.5元官方否认养懒人闲人
原标题:北京特困低保金每月787.5元 官方否认养懒人闲人 《北京市城市特困人员供养办法》(下称《供养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该政策,城市“三无人员”的“生老病死住育”均由国家全包。该政策出台后,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