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搜索引擎服务商易查表示,航空公司取消头等舱引发热搜,为相关关键词带来大量的移动搜索数据流量。
如果你哪天登上飞机,发现头等舱不见了,一定不要吃惊,这跟国内航企掀起的"拆除头等舱"风潮有关。易查搜索后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天津航空、西部航空、南方航空、中联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宣布取消头等舱,或者将窄体机型的头等舱更名为商务舱。
一向是身份象征的头等舱为何会消失?有人认为,这是与厉行节约以及廉政建设有关。不过,昨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相关政策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并不大,此举更多的是航空公司经营战略向大众化转型的象征,同时也实现了与国际民航标准的接轨。
现象 三家航空公司取消头等舱
国内航空公司"拆除头等舱"的风潮在今年持续蔓延。首先是今年6月,天津航空宣布将全面取消主力机型E190客机上的头等舱,改为推出"超值经济舱",而且最高票价不超过所执飞航线的经济舱全价,部分淡季时段消费者还有机会享受折扣。紧接着,南航于8月宣布,从10月26日起,将国内航线中"窄体机型"的头等舱全都取消,舱位结构重新回归"经济舱+公务舱"模式。进入9月份,中联航也宣布全面取消了头等舱座位,同时启用商务舱座位,将头等舱更名为商务舱后,票价将降低50%-70%。
按照通常舱位布局,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窄体客机一般都采用"头等舱+经济舱"两舱布局,对于双通道宽体客机通常采用"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三舱布局。
而"拆除头等舱"的风潮在国外也不鲜见。美国航空公司日前宣布,在47架波音777-200客机上取消头等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斥资10亿欧元升级商务舱座位,将头等舱座位数量减少了30%;而早在2010年,澳大利亚航空就率先进行头等舱缩减。
回应 航企称廉政建设影响不超5%
根据西部航空和中联航两家公司的说法,取消头等舱的原因是为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而着力。中联航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将用2至3年时间完成转型,2016年该公司的新飞机将采用全经济舱的单舱布局,届时经济舱票价也将大幅降低。
至于其他公司为何也取消头等舱,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原因是,今年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以及各地出台的配套规定中,严格限制了能乘坐头等舱出行的官员级别。厉行节俭之风让民航公务旅客的人数下降,导致了航空公司"两舱"销售的"雪上加霜",不得不求变,以适应大众化消费走强的市场新常态。
事实是否如此呢?记者采访了国航西南营销中心的工作人员,其表示,公务员毕竟是小众群体,廉政建设对航空公司"两舱"销售的影响不超过5%。一家在线旅游网站华西区市场传播经理陆杨也坦承:"头等舱的乘客构成一向以企业高管、外籍人士和高端商务人士为主,公务员只占据很小的比例,影响并不大。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同期头等舱销售数据来看,头等舱销售情况很稳定,并未有太大变化。"
移动搜索引擎服务商易查表示,近日来,拆除头等舱事件持续升温,发酵,围绕这一事件,网友在移动端展开了各种搜索,带来搜素流量的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