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消费维权

农村集体资产资本化:如何开启二次飞跃?

农村集体资产资本化:如何开启二次飞跃?

2014-10-27 10:29:00

来源:南方日报

    罗湛贤

    上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等,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目标方向,是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随着我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这已成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在众多经济学者看来,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势在必行。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佛山就已开始了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产权改革探索,为全国提供了不少经验教训。

    1993年8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总结禅城、南海等地的试点做法和经验,开始在全市范围推进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将传统的“集体所有”的产权模式改为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开展股份合作,由经联社或经济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集体土地和其他经营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其中,“南海模式”更被视作典型样本。农民在获得股权后,开始逐步摆脱对土地的依附,安心“持股”进入非农领域就业。由此被释放出来的大量集体土地和劳动力转化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驱动了以乡镇企业为起点的大沥铝材、盐步内衣、平洲鞋业等一大批专业镇的崛起。这一模式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先后在珠三角、浙江等发达地区得到推广,带动起广东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然而,随着土地价值的上升,由集体资产的扩张,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股份难以固化加剧了股权的福利化,养成了一批靠股份分红过活的农村“食利族”;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庞大的蛋糕,谁都想来“切一刀”,由“外嫁女”回村争分红引发的冲突,已影响到基层治理的稳定。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以南海为代表的这场“股份化”实践虽然初步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产权明晰,但由于股权只滞留在村庄内部,并未实现自由流转,社员的“股民”身份并非现代产权制度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所以这场改革其实并不彻底。

    借鉴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今年以来,相对后发的三水则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上开启了另类的尝试。

    相比南海等先发地区,三水的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偏小,单位规避日后随着集体资产增值所诱发的利益纠纷的风险,将农村集体资产改革重点放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量化上,通过“确地到社、量份到户”,将承包经营权以份额占有形式长久固化到家庭中,让家庭按比例稳定占有农地使用权,同时还将同步探索土地经营权和股权的“并轨”联动管理。

    无论是南海的经验,还是三水的探索,其核心理念即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深化产权改革,打破社内流转的界限,推动集体资产的资本化、要素化,与市场充分对接。

    对于账面集体资产超300亿元的南海而言,解决上述命题更显迫切。

    一方面,南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超50%,支撑未来发展的载体空间必然聚焦在占建设用地总量70%以上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另一方面,近年来,资本的“洼地效应”在南海日渐明显:去年底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高达3850.46亿元,增长15.0%;而挂牌7年的广东金融高新区,目前已吸引了200个金融机构及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额达487亿元;再加上从去年3月开始,南海又启动了24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三年行动计划》。如能调动集体资产嫁接起各类资本,将有望激发出庞大的城镇化动力。

    为此,从2011年开始,南海实行了“政经分离”的改革,并重新试图以家庭为单位,将农民的股权固化,通过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股份)管理交易平台,强化继承、买卖、抵押、转让、担保等流通功能。长远而言,将有望推动集体资产实现公司化运作,集体经济组织将实行资产托管或公司化改制。

    就在近期,为实现集体资产于金融资本的对接,南海集体资产中的“大头”——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破冰已悄然启动。以往碍于集体用地的性质,不少开发商虽然通过租赁方式,获得了这片土地多年的实际使用权,但由于没有使用权证,土地上盖物业不能办理房产证,也由此影响了后续的销售和抵押融资。像广佛智城这样投入40亿元的大项目,只能靠企业自有资金进行滚动开发。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所言,抵押融资功能的缺失,极大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产出水平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为推动集体土地与国有用地“同价同权”流转,在上月12日出台的《南海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施办法》就将允许按照商服用途开发的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及其上的房产,进行分割登记、并分拆进行二次销售。

    以广佛智城为例,如确认为集体土地商服产业载体项目,里面的每个铺位都可拿到注明“权属人对地上房产的持有年限不超过本宗地的出让年限”的房地产权证,进行自由买卖和抵押融资。不少南海当地的银行闻讯后也表示愿意尝试抵押放贷。

    而在三水,有了土地确权为基础后,农村集体资产的资本化探索也有望破解农业的融资难题。

    经过近十年的积累,乐平农户李志明的蛋鸡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每天仅维持养殖场日常运营费用就达3万元。为保证现金流稳定,他开办过多张信用卡用于资金周转,也曾通过抵押房屋获得了一笔商业贷款。几年前,他曾申请过三水首创的“政银保”农业免抵押贷款,但银行以其开办的信用卡过多为由,并未通过审批。

    今后,随着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像李志明这样的种养大户就有可能拿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外出打工的农民也可以放心通过承包权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参与到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组织的经营当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东”,获得更多财产性的收益。

    此次国家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的试点目标之一,就是要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到股权固化、确权量化再到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如果说佛山前20年的不断探索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的话,那么随着顶层设计的破冰和投融资环境的完善,我们期待佛山庞大的农村集体经济能进一步走向市场,开启二次飞跃之旅。

    看似寻常的细节蕴藏着预示未来的大变革,最前沿的新思维发端于默默无闻的企业实践。

    以细节解读趋势,以佛山窥视全局,“佛山新经济评论”与你相约周一,不见不散!

    更多互动

    腾讯微信:佛山微观察

    新浪微博:@佛山微观察

    本期主持:叶洁纯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