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消费维权

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值得商榷

煤炭消费控制目标值得商榷

2014-11-21 09:34: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无论是举国关切的雾霾治理难题,还是最新公布的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最直接的措施都是在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和经济承受力允许的范围内,对煤炭消费予以限制和替代。

  本着这一原则,国家能源局近日提出,“未来一段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2020年这一比重将降至62%以内,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国家能源局显然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煤炭替代方案已经做了大量、全面的工作,但笔者认为,煤炭消费42亿吨这一总量目标和占能源消费62%这一比重目标,恐怕难以很好地切合。

  如果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那么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可能达不到62%左右,这要综合能源各品种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首先是天然气。在短期内,天然气是煤炭替代的主力。按照目前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折算下来,到2020年天然气能源占比为10%左右。退一步讲,即使认为这一目标难以实现,梳理一下目前的天然气供应状况,天然气占比也将有较大提高。2020年常规天然气达到1600亿立方米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煤层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420亿立方米;俄罗斯和中亚进口管道气1000亿立方米;沿海LNG进口资源根据现有合同预计,2020年达到600亿立方米左右。这些天然气合计占2020年一次能源供应的8.3%左右。即使中国不再开拓新的气源,由于管道等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成本以及供气合同的限制,这些天然气资源是必须得到利用。进一步考虑到,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向中国倾斜,俄罗斯方向的进口管道气供应状况可能还会更加乐观。简单取个平均,天然气占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的9%,应该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其次是非化石能源。先看水电,2013年底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考虑到2020年的减排承诺,以及水电较长的建设周期(4-8年),2020年投产项目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开工。“十二五”开工规模为1.05亿千瓦,到2020年水电装机约为3.8亿千瓦。再看核电。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8台,加上已投运机组,总计装机容量约4800万千瓦。考虑到核电建设周期至少5-6年,加上能源局2015年前可能开工的几台机组即使保守估计,到2020年核电投产装机5300万千瓦应该是可以的。最后看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等其他非化石能源,分别取2亿千瓦、1亿千瓦和1000万千瓦。按各自的发电小时数折算加总后,非化石能源占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为15.1%,应该基本能够满足15%的政府承诺。

  从目前的开工建设状况推测,2020年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9%,非化石能源占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煤炭还要占62%,那石油占比只有14%,而这个值在2013年是18.6%。交通运输业占中国石油消费的40%左右,而且中国汽车保有量大致以每年净增2000万辆的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石油在能源结构中如何下降到14%?

  与历史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的结果也表明,62%这一煤炭占比可能偏高了。近年来,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从71%下降为不到66%,年均下降幅度为1%左右。如果2020年为62%,那意味着从2013-2020年,煤炭占比仅下降不到4个百分点,比大规模雾霾治理之前的结构调整速度还慢,那雾霾治理对能源结构的倒逼机制是不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仔细分析国家能源局关于“42亿吨”和“62%”的提法,其实不难看出其中的逻辑。按照能源当量进行折算,原煤的折算系数是0.71/吨标煤,一次能源控制在48亿吨标煤,煤炭控制在42亿吨,于是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就是0.71×42/48×100%=62%。

  从上面这个简单计算可以看出,问题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折算系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48亿吨标煤是不是合理?这个问题见仁见智,采用不同的边界条件对结果会有一些影响,不好妄作评论,姑且认为这个量大致是差不多的。但问题是,由于中国煤炭消费各品种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煤炭的标煤折算系数下降了。煤炭的品种很多,仅按照热值划分,就有很多不同的种类。而不同品种的煤炭折算系数是不一样的,煤炭品种组成结构的变化对平均折算系数会有影响,仅用5000大卡的原煤折算成标煤是不合适的。从近两年公布的能源结构、一次能源消费量和煤炭消费量可以推测,中国目前平均的煤炭折算系数为0.68左右(而不是上面提到的0.71)。如果按照这一系数折算,如果2020年煤炭消费42亿吨,对应的煤炭占比将为59%。

  根据笔者意见,煤炭2020年占59%,相对于2013年下降7个百分点,年均降幅1%,与近年来的速度基本持平。这是两个因素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随着替代程度越来越大,煤炭替代的难度确实会上升;另一方面,雾霾治理倒逼机制对能源结构调整也会起到加速的作用。

  当然,需要提到的是,如果中国经济发展的压力导致环境治理再次被迫滞后,能源结构调整的速度会变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到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61%,不过煤炭消费会增加到43亿吨左右。

  • 相关阅读
  • 中澳自贸协定可破TPP孤立中国之局

    随着澳大利亚和中国谈妥自贸协定,就意味着TPP的12个成员国,已经有8个和中国建立不同形式的自贸协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边缘化中国”的过程中,TPP剩下的四国可能会发现自己也被“边缘化”了。...

    时间:11-21
  • 生物微电子开辟新"视"界 新技术成就光明使者

    美国“仿生眼”制造商第二视觉公司(NASDAQ:EYES)1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首日股价大涨122%,盘中最高涨幅接近150%。...

    时间:11-21
  • 俄罗斯经济风险持续上升

    自今年6月冲至每桶115美元这一近期新高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拐头向下,半年不到的时间跌去了30%。...

    时间:11-21
  • 改善型需求入市 楼市预期改善

    临近年底,楼市政策初露松动迹象,对政策变化最为敏感的二手房市场也“应声而动”。...

    时间:11-21
  • 日元汇率创7年新低 赴日消费“划算”

    (记者苏曼丽)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推动日元不断走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12月的提前选举作为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的信任投票,并将于近期加大财政刺激。市场普遍认为,无论日本政坛发生什么变化,货币政策将保持不变,这意味着日元将继续走低。...

    时间:11-21
  • 工信部确认盐业专营将取消 相关概念股飘红

    (记者刘溪若)在被提及多年之后,有关食盐专营制度取消的传闻首次得到官方确认。●2014年11月20日 工信部确认正在加紧制定盐业改革方案,并明确改革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制度。...

    时间:11-21
  • 北京研究6条城市风道吹雾霾 缓解热岛效应

    (记者邓琦)记者昨日获悉,北京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以增强通风潜力、缓解热岛效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认为,目前北京城区已经发展到了五六环,现在把风道空出来也很困难。...

    时间:11-21
  • 北京:医保个人账户封闭管理时间尚未确定

    (记者温薷)上半年,曾有消息传出医保个人账户将在年底实现“封闭管理”,因施行后无法支取个人账户资金,一度很多市民排队取钱。王明山表示,在医保个人账户封闭管理之前,个人账户的钱仍旧会打到参保人员的存折上去,由个人自行支配使用,随时可以支取。...

    时间:11-21
  • “购销差”巨大 东西部电商发展失衡

    今年“双十一”,天猫凭借超过571亿元的成交额再次缔造神话,但在“网购狂欢”的背后,西部地区电商购销失衡的情况依然突出。经过几年的培育,国内电商行业的“丛林法则”已经形成,西部自建电商平台并非易事,需走差异化发展的特色道路。...

    时间:11-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