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消费维权

人情消费应有度

2014-12-30 09:15:35 来源: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周银祥)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但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一些人家办宴席盛行,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乱发请贴、乱发丧讣,请客范围越来越广,随礼金额越来越大,“人情”成了许多家庭经济上的沉重包袱,宴席上大量的鸡鸭鱼肉被白白倒掉,让人感到痛心。公款吃喝风该刹,民间吃喝风也应节制。
  现在的民间宴席可谓五花八门。乔迁升学、孩子满月、老人过寿、当兵开业等等都要待客,传统的“喜”酒一般是在婚丧嫁娶时喝,如今啥事都要随礼喝酒。而且随礼的数额越来越大,已由过去的百八十元涨至几百元、几千元。为了花钱买面子、买人情,尽管有些人家庭贫困,就是借钱也去随礼,无形中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可如今不少人被纳礼重负压得招架不住。其实,适当的消费也无可厚非,但过度消费就会滋生奢侈之风。比如在农村过事,讲究大摆筵席,一场宴席得几十个人忙活多日,城里人办宴席随便一桌饭也得上千元。而每场盛宴下来,至少一半饭菜被倒掉,真是劳民伤财。
  其实,礼是情的媒介,“重情轻礼”才是理智的选择。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面子、风光和虚荣,而去花一些不该花的钱,更不能置日后生产生活于不顾。尤其是并不富裕的家庭,更应量力而行,莫干“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当知一粒米、一斤肉中无不浸透着劳动者的汗水与艰辛。社会财富是普通劳动者创造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也许有人说,饭菜上得少,面子搁不住,切记面子是建立在节俭养德基础上的。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历史上的大灾年馑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更应具备勤俭持家、细水长流的好习惯。
  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我们必须一改先前“人情来往”的不妥做法。做到大“喜”简办,小“喜”不办,树立时代文明新风,别让礼尚往来成为负担!
  笔者认为可以以镇村为单位组织群众代表讨论,结合本地实际和风俗习惯制定镇规民约或村规民约,明确哪些宴请可以设,哪些不提倡,把这些民约张贴到家家户户,形成共识,自觉遵守文明新风。

编辑:崔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