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后备军:向前辈学习
本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首次推出“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挑选各个艺术门类具有出 色才能和较大潜力的青年文艺家,为其度身定制发展计划,进行培养和孵化,入选者将被列入文艺人才库,获得创作、演出、深造等机会。他们朝气蓬勃、才华横 溢,展示了上海文艺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美好希望。若干年后,也许他们未必人人都能成长为大师,但他们必将给上海的文化发展与繁荣带来飞扬的活力,代表着 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未来。
而最让人欣慰的是,向前辈学习,他们已经出发。
同为青年戏曲演员,黎安、王佩瑜和蓝天不约而 同地表示,看到获奖艺术家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自己没有理由不坚持。黎安说,希望自己未来也像获奖艺术家们一样,用所有时间钻研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现 在昆曲剧场有很多年轻观众进来,但是还不够。老师们纷纷退休,年轻人如何在他们的基础上传承与发扬昆曲艺术,这是我们的责任和重担。”王佩瑜说:“上海需 要我们,上海和全国的京剧观众及新的京剧市场需要我们。希望以此为起点,再一次启航。”
从事文学写作的滕肖澜和袁筱一则表示,看到那些引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前辈们获奖,仿佛看到前方树起的一座座标杆。无论是在艺术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纯粹的艺术家,而今天自己却做不到像他们一样纯粹,需要反省。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说,身为青年艺术工作者,能与这座城市的文艺事业共同进取,既充满了动力又深感责任重大。“我觉得这次文学艺术奖的评选最触动人 的地方就是,把那些平时沉浸在创作中的大师们推上前台。这非常有必要,因为让我们年轻后辈,看到了可以努力靠近的标杆、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方向;而对于业 界外的社会大众来说,这次颁奖更能激发起大家对上海文学艺术成就的自豪感,赢得他们对文学艺术事业更多的支持,这对我们业内青年同样是振奋精神的事情。”
青年舞蹈家朱洁静则表示,有一种想要大展拳脚、好好闯一番天地的感觉。“对个人而言,30岁是个人生转折,这个弯怎样转特别重要。究竟是继续做一个动动 四肢的舞蹈演员,还是朝着德艺双馨的方向努力,真正配得上‘文艺工作者’这个称号,是我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有机会能来到这个大师荣耀光华的颁奖典礼,见 到那么多一生从事艺术的前辈,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平时我们跳舞经常会叫苦,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但跟这些前辈们相比,他们所承受的、付出 的、牺牲的比我们要多得多。既然他们能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坚持文学艺术的道路,我也从中获得启示,展开思考,争取把些微的闪光点转化为真正有担当的事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