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这一年来的少数民族文学收获,在我有限的观察中,2014年的多民族文学延续了之前数年的写作模式和观念,少有突破,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有某种“创新”,而是如果再不走出因袭的“民族文学”观念,创造出自觉的美学追求和意义思考,很可能它就会形成另一种套路化、类型化的写作。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似乎总是满足于“民族”这一个后设话语,在这个话语内部进行写作,而放弃了对时代最重大话题的参与。这其实是倒果为因,一种文学首先是自为的,然后才会被赋予其他形形色色的定位和角色。所以,是时候进行沉淀和反思了。总体而言,对于未来维度、开阔视野、美学深度的期待,大致可以算是2014年少数民族文学泛览后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