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福金的《黑白·白之篇》是一部勇于向自我挑战的小说。作者擅长写围棋,上一部长篇小说《黑白》就是以围棋为主题,将他对于围棋如人生的思考都写透了。新作再写围棋,如何实现突围?储福金过去借围棋写人的命运,这次反其道而行之,在这部小说中,他借人的命运写围棋。《黑白·白之篇》通过一群围棋手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围棋之道的理解。在他的理解中,围棋之道又和人生之道、写作之道三者合而为一。这样的写法,固然会牺牲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但也让我们看到,只要作家勇于在观念上突围,同样的题材也能有新的表达。
在观念突围中,西方现代思想成为作家们的重要资源。宁肯的《三个三重奏》就有这种影响的痕迹,但他的思想是从中国现实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西方影响只是点燃炮仗的引子。小说的故事具有畅销价值的传奇性和揭秘性,一个大型酒厂的老板精心培育了一个亲信,将其安插到官场的核心层,从而获得权力最大化。但宁肯不想将它写成一部官场小说或反腐小说,面对现实中的官场和腐败他有自己的思考。所以,一个企业家与一个官员合谋贪腐的故事,被宁肯拆解为两个关于情欲的故事,宁肯透过情欲看到的是政治欲望,于是他将官场内幕隐藏到背后,写情欲与政治欲望以及政治权力的互文关系。
刘醒龙的《蟠虺》则将一个关于文物考古的故事装在一个侦探小说的套子里,表达的却是知识分子良知的主题,这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独辟蹊径后的“柳暗花明”。东君的《浮世三记》则是在小说观上的突围。这部小说看似讲了3个世俗的故事,但东君完全截断了故事与现实的关联,人们的谈吐言辞、一颦一笑,只与内心和身边的人事相关。东君不在意故事的意义,而是表现出一种自我赏识的态度,我以为这是一种赏识故事的小说观,赏识故事便会在韵味和文字上下功夫,东君以这种方式书写世俗人生,也让读者在清朗的心境中体会文学的魅力。
战争突围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战争突围?因为战争题材一直是当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但也是让人们备感失望的题材,虽然作品不少,然而真正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没有几部。检讨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战争叙事形成了思维定势,要从中突围并不容易。不过,2014年的一些战争叙事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突破。
何顿的《来生再见》是写抗日战争中的常德会战,他以一个当代年轻人与当年战争中走过来的老兵对话的方式,将现实与历史衔接起来。作者从意识形态化和英雄主义模式化等几个方面突围,提供了一种平民化的英雄叙事和去神圣化的抗日叙事,是一种真正人民历史观的战争叙事。
范稳的《吾血吾土》以新的视角去书写抗日战争,他将中国远征军老兵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相融合,表现知识精英的家国情怀。作品视角特别,气势也丝毫不弱于那些正面强攻的作品,同样具有史诗性。
海飞的《回家》讲述的是鄞州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反映残酷的战争却用了一个非常温馨的标题。战争分明与回家是相对立的,但海飞并非要刻意写一个反战小说,他寻找到了对立中的辩证法。那些伤兵们渴望回家,但在回家途中,战火烧到了跟前,他们不得不投入战斗,战斗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回家。回家是一个非常动人的和平主题,这部作品也开拓了抗日战争叙事的视野。海飞坦言,他的构思受到了一部美国军人回家纪录片的启发。年轻一代的作家更愿意从西方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在观念突围上走得更远,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思想掘进
长篇小说是非常有分量的体裁,其分量不仅仅在于故事时空上的广博,而且更在于其思想的厚度和深度。一部长篇小说,如果思想单薄的话是站不住脚的。关注一个年度的长篇小说时,必须关注作家们在思想上又有了多少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