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
如果我说,高仓健并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性格演员,恐怕有无数他的影迷,特别是中年以上女影迷,要跟我急。然而不幸的是,这恐怕是真的:高仓健一 生共拍了205部影片,早期那些花里胡哨的武士道动作电影或黑帮电影都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从中年以后,他才成为一个优秀的演技派演员。他像大多数职场 日本人一样努力、敬业,可以去北极,去挖煤,在冰天雪地打滚,例如他像一个劳模般拍《八甲田山》,拍《海峡》,直到患癌还在筹备工作。但是,我们恐怕得承 认,他后来所有成功塑造的角色都好像是同一个人:这是一个孤独的、内心背负着忏悔与痛苦往事的男人,他在生活中特别能够忍辱,却无法顺畅地向最深爱的人表 达自己的爱,无法顺利地与爱他的女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在关键时候冷落、伤害她们,因而造成她们的情深不寿,并为此自责忏悔余生——他的晚年代表作《铁道 员》似乎是这类男人的总结;然而,在《铁道员》中,当这个深深伤害过自己妻子的主人公的棺木最后被同事们抬出来的那一刻,观众依然会潸然泪下。观众好像从 未责备过他,反而和他产生了共鸣,理解并同情他。这样的形象又与高仓健本人的一生高度重合,无形中更加突出了他的魅力。
但是,做一个优秀的本色演员丝毫无损于高仓健的光辉形象,这正是他魅力之所在。说到高仓健的魅力,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是《追捕》中的杜丘警官, 其实这部影片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实在没那么突出,可当时中国观众一下子就被他的外形和气质或曰男性魅力吸引住了:线条硬朗,身手矫健,沉默寡言,这是一种独 特的性感,而风衣和墨镜又放大了这种性感;会开飞机,在当时更是关于男性能力的浪漫想象。当时的中国电影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性感,高仓健在当时的中国甚至成 了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所谓“寻找男子汉”。但当时人们不明白的是,这种男性魅力一方面是天赋,它与生俱来,无法复制,高仓健这种天赋就属于约翰·韦恩那 一级别的;另一方面是,不同的文化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男性类型。
然而,高仓健的魅力又不仅仅是“阳刚”。和今日亚洲影坛流行韩国整容花样美男、“小鲜肉”不同,他那个时代的日本男演员,无论出身“东宝株式会 社”还是“松竹株式会社”,都以“阳刚”为美。他的前辈三船敏郎,同辈胜新太郎、三国连太郎、石原裕次郎、仲代达矢,都是“阳刚”的。作为社会心理的一种 需求,“阳刚”气质是时代的塑造,因为当时的亚洲社会女人不工作,社会要求男人提供责任感与安全感,就如同今日韩国花样美男必须为亚洲女观众提供一种不具 攻击性的、兼具男闺蜜与男版芭比娃娃特征的男性形象一样。
高仓健属于那种有特别魅力的演员:他们欲拒还迎,你特别想了解他们,却永远无法深入他的内心深处; 他们接纳观众,并时常和大众在一起,却又似乎永远对观众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观众容易对他们产生幻想,却不容亵渎。这样的演员只有寥寥几个而已,比如葛丽 泰·嘉宝、玛琳·黛德丽、马龙·白兰度等等。或许这种神秘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些演员大多有一颗孤独并且包着坚硬外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