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他对另一个男人的最高评价,他想认张艺谋为义子是发自内心的。在代际冲突(父子关系)这件事上,他感同身受,因而产生了一种修正童年的 心理。在他去世次日,张艺谋写下悼念文章称高仓健为“仕”。可能,张艺谋这样说,更多是因为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在今日中国太匮乏,也太珍贵了吧,比如谦 和、敬业、诚信等等。然而,高仓健更像是武士道的那个“士”:德川家族正是以“隐忍”为祖训,日本武士道的圣经《叶隐闻书》更是歌颂“忍”的精神,比如对 爱情,是这么说的:“恋是比爱更加重要的东西,恋之觉悟,终极是忍恋。而忍至死,思致死,至死亦不出口,则是忍恋的最高境界”。
关心明星八卦的影迷喜欢拿高仓健和他前妻江利智惠美的婚姻说事。影迷(通常是女影迷)喜欢说,两人都太过专一而用情,以至于离婚后都还默默爱着对方,以至于双方都没再婚,以至于女方情深不寿。
我理解人们喜欢用鸡汤去熬制各种亲密关系的心理。但是,恐怕很少人会去想,在亲密关系中,高仓健是一个很难找到应有感觉的男人。他不知道怎样,也无法去建立亲密关系:现实生活中对朋友特别好的人,往往会在亲密关系中茫然而僵硬。
这种僵硬一般都来自童年和母亲的关系。高仓健曾获奖的散文《母亲的心》中,讲到因为父亲缺席,要独自带四个孩子的母亲从小给他斯巴达式的教育。他写道:至今仍留在我耳朵深处的一句话是“要忍”。这是母亲常常叨叨的一句话。
高仓健的母亲从不给他鼓励和赞美,因此他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获得母亲的赞美。一面是歌颂母爱,另一面是内心的荒凉。他心里童年的自己从未被拥 抱,他的母亲也不会知道,这对儿子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来没有被妈妈接纳的小孩——这非常残酷,尤其对男孩来说。因为这意味着他很难表达自己的爱, 很难让情感流动,很难和另一个女人建立互相流动的亲密关系。他最容易产生的就是浓浓的内疚——小时候他就会因为生病,“霸占”了妹妹的爱而内疚,他能记住 的是关于“忍”的一切,并一生身体力行,自律到苛刻,连体重都一直控制在最理想状态。以唱英文歌出名、从小混迹在美国人圈子里的江利智惠美又怎能理解,这 个阳刚气十足的男人在公共场合连最普通的亲昵都会拒绝呢?
他们流产掉的那个婴儿,后来在《铁道员》中,以三个年龄段的女孩形象出现,剧情仿佛就是高仓健本人的翻版。江利智惠美的成名曲《田纳西华尔兹》 是影片的主题音乐。主人公从来没有给过妻子足够的爱,也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爱,最后妻子在孩子夭折之后一蹶不振,郁郁而终。电影用一种魔幻的手段,讲了仿 佛日本民间流传的“雪女”故事,让这个夭折的孩子化作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孩来寻访父亲。只是,这个女孩不是怨灵,而是原谅与爱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