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在阳城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时,县委书记曾计划粮食亩产超万斤。赵树理在一旁说,这个不实际吧。书记忍住气接着鼓动,棉花 亩产要达到两千斤。赵树理又插话,这个指标也太高。书记强忍住气,继续讲粮食总产翻十番,赵树理又说办不到。书记忍不住了,一拍桌子说道:照你这么说,是 “大跃进”错了?真是老“右倾”,绊脚石!赵树理也不示弱,回敬道:你这是不管群众死活的瞎胡闹!
个人的命运难免在时代中浮沉。好在终究尘埃落定,乾坤明净,再看赵树理,任谁也不能不对他的文品和人品产生敬意。
如今,当我站在尉迟村赵家小院,往事纷纭,思绪翻飞,却也无法填补这故居的空落。
赵树理从这里走出去了,赵树理的后人也随着他的步履走出去了。小院只能用深长的寂寞收藏往日的生机。不,小院还有生机,是一棵树,一棵冲出屋檐直逼云天 的大树,树干笔直笔直的,树叶葱绿葱绿的。它一定能看见山脚下赵树理的墓园,对正打坐在墓前的作家说:我们的根,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