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西耶维奇代表作品选读

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西耶维奇代表作品选读

2015-10-10 11:06:28

来源:新华悦读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那些士兵们所面对的战争是什么样的,也揭露了强加到人民头上、扭曲人性的暴行。正如这本书所描述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战争的本质都一样:残忍,丑恶,摧残人性。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亲,尤其是当娃娃兵被装到锌皮棺材里运回家时,母 亲们在墓地里讲述着儿子们的事,就好像他们还活着。

  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话——

    为什么我会产生写《锌皮娃娃兵》的愿望?为了表示抗议,抗议用男性的视角看待战争。我去了公墓,那里安葬着空降兵。将军们在致悼词,乐队在演奏……我发现,这些成年人都沆瀣一气,只有一个小姑娘的尖声细嗓冲出了其他声音的包围:“爸爸,亲爱的爸爸!你答应我要回来的……”她妨碍了发言,被人从棺材前拉走,像拉走一条小狗。这时我明白了,站在坟墓前的这些人当中,只有这个女孩是个正常人。

    [书摘]

    谁第一个开枪,谁就能活下来

  无论我怎么聚精会神,我都只能听见声音,没有面孔的声音。声音时隐时现,好像我还来得及想道:“我要死了。”这时,我睁开了眼睛……

  爆炸后第十六天,在塔什干,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我小声说话也会震得头疼,只能小声,大声不了。我已经接受过喀布尔军医院的治疗,在那里,我被切开了颅骨:脑袋里像是一锅粥,清除了碎骨渣。用螺钉把左手接起来,但没有骨节。第一种感觉是惋惜,惋惜一切都不可挽回了,看不见朋友了,最难过的是我再也上不了单杠了。

  我在几家军医院里躺到差十五天就满两年,进行了十八次手术,有四次是全身麻醉。讲习班的大学生们根据我的状况写过我有什么,没有什么。我自己不能刮脸,同学们替我刮。第一次刮脸时,他们把一瓶香水都洒在了我身上,可我还在喊:“再来一瓶!”我闻不到香味,闻不到。他们从床头柜里取出了所有东西:香肠、黄瓜、蜂蜜、糖果,都没有味儿!看东西有颜色,吃起来有味道,可就是闻不到。我几乎发了疯!春天来了,满树鲜花,这些我都看见了,可是闻不到香味。我的头里被取出了1。5毫升的脑浆,显然把某种与气味有关的中枢给剔除了。五年过去了,我到现在仍然闻不到花香、烟味、女人香水的味道。如果香水气味又冲又浓,把香水瓶塞在鼻子底下,我是能够闻出味来的,显然脑髓中剩余的部分承担了丧失的功能。

  • 相关阅读
  • 马云油画处女作拍出3600万港元 全部捐出做环保

      马云和曾梵志共同创作的油画《桃花源》。 阿里巴巴供图  为带动更多人关注桃花源基金会的公益事业,马云献出了自己的油画处女作。10月4日晚,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画家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

    时间:10-10
  • 茅盾文学奖标签拉高小说销量

      自四年一届的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后,图书市场也刮起了一股文学热潮。据报道,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在获得...

    时间:10-10
  • 译者高莽忆诺奖得主:她这条路子和别人不太一样

      昨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消息传来,高莽展示他翻译的《锌皮娃娃兵》,扉页上的作家漫画像出自高莽之手。新京报记者 李昶伟 摄  阿列克谢耶维奇  从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晚上七点钟诺贝尔文学奖公布那一刻...

    时间:10-10
  • 专家谈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很奇怪 争议性太大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至今已出版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等。  新京报讯 (记者柏琳)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19时(瑞典当地时...

    时间:10-10
  • 李敬泽:诺奖证明新闻写作同样可以抵达不朽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公寓接受记者采访。  【聚光灯·诺贝尔文学奖】  昨晚七点,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奖前,阿...

    时间:10-10
  • 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 颁奖词公布

      资料图: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奖词为...

    时间:10-10
  • 新闻人物: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

      资料图 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曾多次获奖 ...

    时间:10-10
  • 口述史,成就了阿列克西耶维奇这位“丘吉尔第二”

      相对于简单而机械的事实而言,人脑海中的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其实更接近事实真相。为什么要重复那些事实——正是它们掩盖了我们的情感。令我着迷,念念不忘的也恰恰正是这些情感的演变历程,以...

    时间:10-10
  • 白俄罗斯女记者夺诺贝尔文学奖 阿来:我猜对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晚,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公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  阿列克西耶维奇1948年5月31日出生在乌克兰,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现...

    时间:10-10
  • 红学大家京城议红楼:经典永远不过时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 曾鼐 摄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91岁高龄的中国红学家冯其庸发...

    时间:10-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