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李敬泽:诺奖证明新闻写作同样可以抵达不朽

李敬泽:诺奖证明新闻写作同样可以抵达不朽

2015-10-10 11:26:26

来源:新京报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公寓接受记者采访。

  【聚光灯·诺贝尔文学奖】

  昨晚七点,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奖前,阿列克谢耶维奇一直是该奖项的热门人选,英国博彩公司甚至将其列为赔率榜首位,超过村上春树。但是当昨晚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公布获奖得主时,很多人都在问,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谁?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的纪实文学究竟算不算得上是文学?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肯定了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的重要性,他认为,“本届诺奖授予记者/特稿写作作家并不意外”。

  首先,我想这一届诺奖授予这位女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实际是在重申文学宽阔的本质性和古典意义上对文学的理解。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就曾获奖(1953年)。现今谈起文学,大多局限在小说、诗歌、戏剧。而在古典意义上,对于人类生活以及生活中的重大事变的叙述和观察就是文学。不论在西方历史上和中国历史上,文学都具有这一层面的意义,比如司马迁在古典意义上也是文学家,尽管今天我们一定不认为史学家是文学家。所以,白俄罗斯女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力地证明了文学的根本指向性和伦理的根本责任。

  第二,这个结果佐证了表现人类生活“真实”的艰巨性。在当今全媒体告诉、大规模传播信息的时代,对“真实”的理解变得轻浮。但事实上,“真实”依然困难重重,需要写作者的勇气和力量才能抵达人类生活的真实境遇。白俄罗斯女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让我们意识到在表面化的通识之下,“真实”依然像冰山一样难以触及,也警示我们要克服这个时代对真实“轻浮”的理解。

  最后,非虚构在中国文学中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巨大的可能性。在这个方向上,也许会有越来越多好的新闻记者取得成就。这是对中国新闻记者的一个激励和提醒——新闻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新”,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其价值更不在于“新”,而是在于“深”。人类生活以及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事变需要写作者深刻的理解和艰苦的努力。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全媒体时代新闻的力量以及媒体人写作的可能性。这使我们意识到新闻不只是可供消费的信息,它同样可以抵达不朽。

  • 相关阅读
  • 马云油画处女作拍出3600万港元 全部捐出做环保

      马云和曾梵志共同创作的油画《桃花源》。 阿里巴巴供图  为带动更多人关注桃花源基金会的公益事业,马云献出了自己的油画处女作。10月4日晚,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画家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

    时间:10-10
  • 茅盾文学奖标签拉高小说销量

      自四年一届的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后,图书市场也刮起了一股文学热潮。据报道,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在获得...

    时间:10-10
  • 译者高莽忆诺奖得主:她这条路子和别人不太一样

      昨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消息传来,高莽展示他翻译的《锌皮娃娃兵》,扉页上的作家漫画像出自高莽之手。新京报记者 李昶伟 摄  阿列克谢耶维奇  从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晚上七点钟诺贝尔文学奖公布那一刻...

    时间:10-10
  • 专家谈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很奇怪 争议性太大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至今已出版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等。  新京报讯 (记者柏琳)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19时(瑞典当地时...

    时间:10-10
  • 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 颁奖词公布

      资料图: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奖词为...

    时间:10-10
  • 新闻人物: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

      资料图 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曾多次获奖 ...

    时间:10-10
  • 口述史,成就了阿列克西耶维奇这位“丘吉尔第二”

      相对于简单而机械的事实而言,人脑海中的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其实更接近事实真相。为什么要重复那些事实——正是它们掩盖了我们的情感。令我着迷,念念不忘的也恰恰正是这些情感的演变历程,以...

    时间:10-10
  • 白俄罗斯女记者夺诺贝尔文学奖 阿来:我猜对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晚,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公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  阿列克西耶维奇1948年5月31日出生在乌克兰,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现...

    时间:10-10
  • 红学大家京城议红楼:经典永远不过时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 曾鼐 摄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91岁高龄的中国红学家冯其庸发...

    时间:10-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