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李敬泽:诺奖证明新闻写作同样可以抵达不朽

李敬泽:诺奖证明新闻写作同样可以抵达不朽

2015-10-10 11:26:26

来源:新京报

  (李敬泽口述 新京报记者 伍勤 整理)

  ■ 诺奖阅读

  非虚构写作是记录大时代的最好方式

  非虚构写作尽管不与文学性相冲突,但达到二者的平衡并不容易,偏重于当事人口述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一点上也没有超人一等的高明,旁观式的记录在更多时候显得过于冷静。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和切尔诺贝利事故……对于那个惊心动魄的大时代而言,非虚构写作也许是一种最好的记录方式。

  “在这里,没人会说自己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我们都自称为切尔诺贝利人。‘我们是从切尔诺贝利来的。’‘我是切尔诺贝利人。’就像另一个种族,就像一个新的国家。”

  这是《切尔诺贝利的回忆》里的一段话,仿佛沉重的政治隐喻。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名独立记者。昨晚,当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结果后,有人在朋友圈里说了一句“这是非虚构写作的胜利”。

  如果面对的是纷杂政治,那么非虚构写作并非一种讨好的写作方式。记录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她,自然不见容于白俄罗斯政府。另一方面,非虚构写作尽管不与文学性相冲突,但达到二者的平衡并不容易,偏重于当事人口述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一点上也没有超人一等的高明,旁观式的记录在更多时候显得过于冷静。

  但对于那个惊心动魄的大时代而言,非虚构写作也许是一种最好的记录方式。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著作中,我所读过的两本都直指大时代的暗面,一是《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一是记录阿富汗战争的《锌皮娃娃兵》。

  • 相关阅读
  • 马云油画处女作拍出3600万港元 全部捐出做环保

      马云和曾梵志共同创作的油画《桃花源》。 阿里巴巴供图  为带动更多人关注桃花源基金会的公益事业,马云献出了自己的油画处女作。10月4日晚,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画家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

    时间:10-10
  • 茅盾文学奖标签拉高小说销量

      自四年一届的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后,图书市场也刮起了一股文学热潮。据报道,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在获得...

    时间:10-10
  • 译者高莽忆诺奖得主:她这条路子和别人不太一样

      昨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消息传来,高莽展示他翻译的《锌皮娃娃兵》,扉页上的作家漫画像出自高莽之手。新京报记者 李昶伟 摄  阿列克谢耶维奇  从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晚上七点钟诺贝尔文学奖公布那一刻...

    时间:10-10
  • 专家谈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很奇怪 争议性太大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至今已出版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等。  新京报讯 (记者柏琳)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19时(瑞典当地时...

    时间:10-10
  • 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 颁奖词公布

      资料图: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奖词为...

    时间:10-10
  • 新闻人物: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

      资料图 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曾多次获奖 ...

    时间:10-10
  • 口述史,成就了阿列克西耶维奇这位“丘吉尔第二”

      相对于简单而机械的事实而言,人脑海中的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其实更接近事实真相。为什么要重复那些事实——正是它们掩盖了我们的情感。令我着迷,念念不忘的也恰恰正是这些情感的演变历程,以...

    时间:10-10
  • 白俄罗斯女记者夺诺贝尔文学奖 阿来:我猜对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晚,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公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  阿列克西耶维奇1948年5月31日出生在乌克兰,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现...

    时间:10-10
  • 红学大家京城议红楼:经典永远不过时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 曾鼐 摄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91岁高龄的中国红学家冯其庸发...

    时间:10-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