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 曾鼐 摄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图为研讨会现场,91岁高龄的中国红学家冯其庸发言。 曾鼐 摄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曾因出土曹雪芹墓石而引发热议的北京通州区张家湾,9日迎来近40位中国红学大家。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表示,文化是民族的骄傲和命脉,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将持续3天。位于通州区中心腹地的张家湾,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自古是京津冀战略枢纽,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1992年,曹雪芹墓葬刻石在张家湾出土,引发了舆论热议,围绕墓石展开的红学学术纷争,也让这座千年古镇吸引了诸多红学家的目光。
“要在古镇延续红学文化基因”,北京市通州区张张家湾镇镇长阳波说。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张家湾镇拥有诸多与曹雪芹家相关的古迹遗址,曹家在张家湾有典地600亩、当铺一所,曹家大坟也在张家湾。
阳波表示,未来将以曹雪芹、红学文化带动张家湾古镇建设,今年将塑起标志性的曹雪芹铜像,在曹雪芹墓碑石出土地建设追思性建筑——归梦亭,并在萧太后河两岸打造红学文化走廊。他说,红学文化走廊西接未来的环球影城,东至规划中的古镇,将选择红楼梦中代表人物和经典场景等进行布景;将恢复曹家当铺、染坊等古迹遗存,并按照《红楼梦》中的描述配合进行自然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