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出名的前者记录了历史上最惨痛的核悲剧。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区域内的白俄罗斯人遭遇了灾难。许多人当场死亡,大片土地被污染,幸存者被迫放弃家产撤离,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泄漏核燃料的高辐射而患上各种疾病。尤其是那些可怜的孩子,书中采访了一位儿科医生,他这样说道:“我是一个儿科医师。孩子们有不同的观点。举例来说,他们不认为癌症等于死亡——他们还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他们对身上发生的事了如指掌--例如诊断结果,服用的药品,手术的名称。他们懂的比他们的母亲还多。他们过世的时候,脸上有着惊讶的表情。他们就这样带着诧异的表情离开人世。”
阿列克谢耶维奇还采访了历史学家、科学家、当时的官员、救援人员的家人、摄影师、被迫撤离的民众……除了恐惧,还有爱与坚忍。
但如果仅仅是救灾与大爱,《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还不足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将切尔诺贝利视为政治隐喻,将灾难归结为人祸,才是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三年心血的真正价值所在。
比如民众的知情权,便是作者探寻的一个角度。在书中,白俄罗斯科学院核能量研究所的前总工程师说:“为什么我们在明知所有事情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沉默?为什么我们不跑到广场上,大声地说出事情的真相?我们把报告订成册,我们将所有解释性的注释汇编在一起。但是,我们始终保持沉默,毫无疑义且不加任何评论地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因为我们要遵守纪律。”
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影响极为深远,一直蔓延到数年后的巨变。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时,我们需要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记录,因为时代的阴暗永远不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