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内幕:孙立人率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

2010-05-27 21:42:20

来源:东北新闻网

  2月16日,在中缅边境的中国军队再一次作了动员,并下令:“据英方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速派第五军入缅。”

  25日,蒋介石亲自飞到昆明部署军事,下令第五、六军均归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指挥。由于交通问题,蒋介石决定第五军第二○○师先期深入缅甸东吁一带,直接增援英军,并构筑工事,坚守东吁,等远征军主力到来。2月下旬,滇缅路运输频繁,车队蜿蜒行进,长达数里,浩浩荡荡,大有我武唯扬,气吞山河之势。

  这天上午,孙立人乘一辆雪佛兰轿车,来到一一二团防地北侧的空地草坪。车停稳后,孙立人神采奕奕地登上讲台,向全团官兵讲话。他首先庄严地宣读作战命令,说:“我们这次出师缅甸和英军联合作战,共同打日本鬼子,其目的是保卫缅甸,保卫云南,保卫援助我们的国际运输线。形势危机,我们一定要负起这一艰巨的任务。我们的部队出国,是代表国家,我们与日本鬼子打仗,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你们打死了,倘若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也要拼到死。为民族的生存而死是光荣的。”

  讲话结束,孙立人又召集军官开会,并宣布三条纪律:要爱护士兵,行军沿途要办好伙食,使士兵吃好饭,有病要医治。要好好照顾,不准随意丢下一个人。在作战时,要注意战法。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二要严守军纪风纪。不准骚扰老百姓。三是在作战时,不论兵力大小,尽量避免正面战,多运用迂回,侧翼袭击。孙立人讲完,望望诸军官,大声问:“都明白了吧?”军官们齐声回答:“明白了。”

  眼看着精锐大军出国了,蒋介石还是不放心,怕将领们干出蠢事来,于是3月1日亲飞缅北腊戍,同时下令以林蔚为首的中国参谋团指导入缅作战事宜。3日,蒋介石在腊戍召集商震、俞飞鹏、林蔚、周至柔、杜聿明、甘丽初、戴安澜等,开高级军事会议。蒋开头即言:“此次第五、六两军出国作战,因地形生疏,习惯不同,后方组织尚未完成,故亲自前来主持指导。”他再次重申作战方针:“如敌占仰光,且兵力在两个师团以内,则我反攻,若敌有三个师团,我就取守势。如第五军尚未集中,敌军攻东吁,第二○○师应死守东吁,一俟第五军集中,即行反攻。”部署已毕,蒋介石才放了心,打道回府。5日,英任命亚历山大为驻缅军总司令。

  3月8日,仰光失守,史迪威飞抵重庆就职。9日晚,蒋介石会见了约瑟夫?W?史迪威,向他介绍了中国军队入缅态势,晤谈气氛甚好。10日,蒋介石闻知仰光失守,甚为震怒,于下午6时再次会见史迪威。蒋介石缓缓而谈:“中国军队入缅原意守仰光,现仰光失守,中国军队就要协同英军克复仰光。这个目的达不到,日军将从越南袭击云南,我国必要时要抽远征军回滇及长江流域”。蒋介石还担心地说:“我军入缅作战,能胜不能败,盖第五、六军为我国军队的精锐,屡遭败挫,不但在缅甸无反攻之望,即在中国全线欲再发动反攻,滇省与长江流域后备不坚,亦将誓不可能。”史迪威连连摇头。说:“我可不能保证必胜”,“如要达到必胜,你就只好另请高人了。”蒋介石忙说:“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你放手干就是了。”

  11日,蒋介石正式下令由史迪威指挥第五、六两军,12日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以罗卓英为司令,杜聿明为副司令。中国远征军战略为“以支援英军确保缅甸国际补给线为目的,力求于曼德勒以南地区击破敌军,状况不利时,主力以密*、八莫为基地,策划持久战,以确保国境”。

  日军第十五军司令官饭田也在下达指令:“大致于5月底以前,在曼德勒附近捕捉、歼灭英蒋联军主力。”曼德勒成了敌我双方关注的焦点。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开始攻击东吁(后增第五十六师团),第三十三师团攻击卑谬。

  • 相关阅读
  • 中国最早阅兵发生于4000多年前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

    时间:05-28
  • 八路军与新四军中真实的“顺溜”

      在八路军与新四军中,不乏善射者,也就是如今意义上的狙击手,但当时不这么叫,我军统称这些善射者为“神射手”。他们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往往显示出惊人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出没在山...

    时间:05-27
  • 黑虎敢死队:猛虎组织的女人体炸弹

     她们年龄均在20岁左右,身着迷彩服,头戴黑帽,手持冲锋枪,身捆炸药包,脖子上挂着一个氰化物瓶子,随时准备受命为自己的理想去献身。她们就是斯里兰卡“猛虎”组织中最令人畏惧的黑虎女敢死队员,人称...

    时间:05-27
  • “飘炸”美国: 二战日本的气球炸弹

       二战期间,一个名叫荒川秀俊的气象专家向日本军部呈上一份建议书和一张气球炸弹的设计图。他发现,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带1万米左右的高空存在一个由西向东强大而恒定的大气环流层,风速约为300公里/小时。日本和...

    时间:05-27
  • 揭秘:二战德国版“拯救大兵瑞恩”

      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刮起了一阵二战片风潮,该片讲述了一群美军士兵为将一名失去了多位弟兄的战友带回国内而奋战、而这名幸运儿最终选择和他们并肩而战的故事。无独有偶,在战争中...

    时间:05-27
  • 红军抢渡大渡河撑起第一杆的船工

    插图:仓小宝  一寻老船工:红军敲开了帅士高的家门  1935年5月12日,中央红军在云南皎平渡成功渡过金沙江后,到达四川会理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决定继续北上抢渡大渡河天险,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

    时间:05-27
  • 美籍华侨抗战中击落多架日机

      抗战期间,华侨飞行员为中国空军的作战主力。据统计,抗战前夕及战时陆续回国投效的华侨飞行员人数很多,仅美国一地即有200人左右;其中有数十位华侨血洒长空,为国捐躯。图为(左起)陈瑞钿、马鸿安、苏英祥、黄...

    时间:05-27
  • 毛主席特批不用敬军礼的将军

      1960年7月1日,解放军著名将领、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因工作劳累、疾病突发逝世。一颗耀眼的将星过早地陨落了。他47年的光辉生涯,正如谭政大将书献的挽联:“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rdqu...

    时间:05-27
  • 戴笠不为人知的身后事:儿子被枪决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1897年4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村一个普通家庭。1913年,年仅16岁的戴笠第一次来到了素有国际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海,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一次赌注。终日浪迹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十里...

    时间:05-27
  • 民党如何制造“皖南事变”

      1941年初,晋察冀边区军民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当局制造“皖南事变”。  1940年冬天,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在华北地区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同时在华南地区对国民党的进攻转...

    时间:05-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