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人吴起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过于情绪化的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别人嘲讽便挥刀杀人,而且一杀就是三十多个。在鲁国发展时,他不惜杀妻以示对鲁国的忠诚,谁知换来的仍是猜疑。
在魏国,吴起的才华终于得到了发挥。魏文侯死后,他曾经十分接近魏相之位,然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来到魏国,轻易夺取了相国的宝座。孟尝君死后,因不善于勾心斗角,吴起最后不得不逃离魏国,辗转来到楚国。
在楚国,他官居相国,并大力改革,让楚国气象一新。可惜支持他的楚悼王死得过早,楚悼王尸骨未寒,吴起就被楚国的政敌射杀了。
败尽家产始学兵
吴起年少时家境很不错,他一直想当官,为此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乡里人觉得吴起自不量力,嘲笑他是个败家子。吴起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气,气愤之下,把嘲讽他的三十多个人都杀了,不得不离开卫国逃亡。
吴起逃跑之前向母亲告别时,咬了自己的胳膊一口,发誓说如果不能当上一国之相,就绝不返回家乡,然后就到鲁国,拜在孔子学生曾子的门下。不久他的母亲死了,吴起记着自己的誓言,始终没有回家,讲究孝道的曾子因此鄙视吴起,把他赶出师门。
走投无路的吴起开始学习兵法,并在鲁君那里觅得一职。后来齐、鲁两国交战,吴起想担任大将,但因其妻子是齐国人,引起了鲁国人的疑虑;一心想成为大将的吴起,竟然手刃其妻子。
吴起成为大将后,率军击败了齐国。不料鲁国国君是个没有度量、不懂用人的人,他听信手下关于吴起人品不佳的话,不顾吴起刚为鲁国打了胜仗,竟将吴起给辞退了。就这样,吴起两手空空地离开了鲁国。
创业扬名在魏国
离开鲁国之后,吴起听说魏文侯正在招聘人才,马上前去应聘。魏文侯向他的得力大臣李悝询问吴起是否真有才华,李悝说:"吴起这个人既贪财又好色,个人道德败坏,但他确实是一员大将,即使齐国的名将司马穣苴还活着,也没有他会用兵。"
魏文侯听了以后,马上任用吴起担任统兵元帅。吴起也没有辜负魏文侯的信任,他带兵攻打秦国,随即就攻占了五座城池。吴起非常善于带兵,魏国黄河西岸的土地与秦、韩接壤,在吴起的守护下,两国都不敢轻举妄动。吴起治军严酷,对纪律要求十分严格,但他赏罚分明,且以身作则。在军队中,他与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相同的衣服,行军时也与普通士兵一样,背着干粮一起步行。他的行为大大感染了士兵,因此获得了士兵的支持和爱戴。
据说,有次吴起巡视营地的时候,发现一个士兵躺在地上呻吟,视察之后发现士兵身上长了毒疮,他二话不说,马上蹲下来为士兵吸吮,一口口把毒血排清。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此事后,不禁嚎啕大哭,旁边的人觉得奇怪,便问她:"你儿子得到了将军的关爱,你为什么还要哭呢?"这位母亲回答说:"前几年吴将军为我丈夫吸吮伤口,丈夫为了报答他,在战场上奋勇拚搏,最后战死了;现在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出了毒血,我担心自己的儿子也会战死啊!因为这个原因,我才会情不自禁地哭呀。"
尽管这则故事有贬低吴起之意,但却也能看出吴起善于鼓舞战士的斗志。实际上,魏国就是在吴起的帮助下,国势才强盛了起来。吴起除了善于打仗,对于治国也颇有心得。
魏文侯死了以后,吴起继续辅佐魏武侯。有一次,吴起陪伴魏武侯视察工作,他们坐船从黄河顺流而下。魏武侯看着黄河两岸的如画江山,感叹地道出:山河险固,是魏国的珍宝。吴起马上向魏武侯指出,历史上不少国家尽管有险固山河,但因过于腐败,最后都灭亡了。他严厉地告诉魏武侯说:"如果大王您不好好治理国家,这艘船上的人都可能成为您的敌人。"话虽然严厉,但魏武侯听得连连叫好。事实上,吴起担任西河太守时政治清廉,在诸侯间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