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结束,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为退路办了三件事:卖了杜美路上的一处公馆, 得款六十万美元;改任意挥霍为量入支出,裁减雇员,紧缩开支;去了香港一次,物色准备购买的住宅。
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蒋介石请去南京,对他说:“上海看来是难以守住的了,杜先生应有所准备,必要时携家小去台湾,协助党国共图复兴大业。”
杜月笙说:“我是准备放弃上海以后的退步了。”
蒋介石曾听说,中共方面委托黄炎培等,劝杜月笙留在上海,他无论如何不愿杜月笙被“统战”过 去,便说:“杜先生与中央合作有年,民国16年清党时,为铲除共党鼎定上海立下大功,也因此与共党结怨甚深。共党是讲阶级讲斗争的,他们决不会放过你,切不可有丝毫的侥幸,以早日去台湾最好。”
杜月笙说:“总裁放心,我对共产党绝无侥幸之心。”蒋介石听了当然不满意,双方不欢而散,但蒋并不就此罢休,还要设法争取,把杜月笙逼去台湾。
血债累累 不留大陆
国共两党1949年进行最后决战。杜月笙观察着形势,知道必须再作一次重大选择了。
以“会做人”而发迹的 杜月笙信奉“事不做绝两面光”的处世信条,多年来,他积极助蒋反共,同时又跟共产党结下“红色情缘”。1947年,杜月笙应中共要求,收到上海活动的共产党员、演员金山为“关山门弟子”,为其工作提供帮助。他还掩护过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霪。到1949年春,国民党在大陆垮台已成定局,杜月笙已无法再两面骑墙。解放军兵临江南之时,杜月笙跟黄炎培、章士钊、史良、张澜等著名人士频繁接触,商讨时局,黄炎培等都力劝他留下。据杜月笙说,周恩来还通过黄炎培想约他面谈。上海滩另一“大亨”、辈分在杜月笙之上的黄金荣,已决定留在上海。在此情况下,杜月笙也考虑过留下。
然而,他有沉重的历史包袱:1927年4月11日夜,他诱捕共产党员、上海市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将其活埋于龙华荒野;在第二天的“4·12”大屠杀中,他部署徒众杀害三百多 名共产党员和工人。
与蒋介石嫌隙既生,孑然一身去台湾,还不是留在上海?杜月笙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1949年5月1日,辞别黄金荣后,杜月笙举家登上了拥挤的荷兰宝树云号客轮,驶往香港。
在中国,史上第一场选美大赛发生在1946年的上海滩,它的主办者则是当时的青帮老大、有上海皇帝之称的杜月笙(1888年——1951年)。
一代枭雄客死香江
抵达香港的杜月笙住进朋友为他选 定的坚尼地18号,这里成为最后一个杜公馆。
此时杜月笙的哮喘病愈加严重,治疗方法是中西并重,药石兼投,经常来为他把脉开方的医生有中医四位、西医三名,在香港个个都有名望。另外,今天张三介绍一位医师,明日李四贡献一个偏方,杜月笙医生越请越多,用药越来越杂,身体却不见起色。几个月下来,他自嘲说:“如今我是拿药当饭吃,拿饭当药吃了!”
因为跟法租界打过多年交道,杜月笙一直对法国感到亲切,他想迁居法国,彻底远离政治是非。仆佣除外,杜月笙全家和追随他的顾嘉棠、万墨林两家,迁法共需27张护照; 杜月笙向台湾方面提出申请,结果台湾方面要收取“护照费”15万美元。杜月笙的产业全留在大陆,转移出来的只有出售一处房产的三十万美金,供应几十号人在香港的庞大开支,这笔护照费杜月笙已支付不起!迁法由此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