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传努尔哈赤曾潜入大明皇宫 紫禁城光绪大婚图曝光

传努尔哈赤曾潜入大明皇宫

2013-05-08 16:53:43

  至此,案情大白,人赃俱获,内务府说萨大人“目无法纪,胆大已极”,至于怎么处理,据说要斩首,到底有没有斩首,本文无可奉告。

  对于这位仁兄偷鸡摸狗的行当,本文没有进行批评教育的意思,只是想穿越时空提醒他一句:哥们,你为了补贴家用却毁了一件极其重要的文物!

  失窃案二:

  乾隆时盗贼飞檐走壁两次潜入大内

  萨隆阿是清廷中高层官员,身在机要重地值班,作案比较方便,加之个人修养不到家,窃个金印不足为奇,而那些处于底层的所谓闲杂人员有没有可能在宫内作案并得手呢?且看乾隆时候的档案。

  这是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管内务府部门给乾隆的奏章,翻出大清皇宫盗贼一大箩。首先是该年八月七日,宁寿宫履顺门,从墙上跳下一个飞贼,此君轻功了得,武功却马马虎虎,当即被值班太监抓获。还搜出其藏在天沟内的赃物:铜锁一把。推测其在宫内潜藏不止一日了!内务府的报告又说:前一年还发生银库失窃案,至今仍未破案。更离谱的是,内务府的报告说:有个叫郭四五的飞贼,居然两次潜入大内,这些人“必系惯飞檐走壁猾贼”。看来武侠剧里面所谓的侠客在警卫森严的皇宫来去自如的故事,还不是没有依据的。

  假冒当差入宫盗窃

  内务府这份报告建议:对于值班太监,虽然要犒赏他们擒贼有功,例如王成,赏银二两,但 “功罪亦难相抵”,总管太监王成被罚六个月薪水,再罚一年的钱粮,抓贼的功劳白立了,赏赐的二两银子基本连个安慰奖都不算。

  乾隆对此批示:依议,钦此。

  内务府的报告指出了窃贼频繁出入的原因:原来是某些宫殿在进行整修,出入人员繁杂,导致散工后可能有人潜藏在内,而太监又没有“逐处搜查”,于是让皇宫治安形势复杂起来。

  例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内务府的一份报告就披露了一份因盘查不严而导致的一起盗窃案。案情回放如下: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四日下午,案犯名叫大小儿,曾在皇宫内当差,该日早上至皇宫西华门,守门士兵盘问,大小儿就谎称自己是皇宫跟班,居然也就进去了,居然一路到了六班大臣值班的地方,居然无人看守。里面堆满了值班官员的用品杂物。大小儿扭开铁锁,进内偷窃得小铜镜、小锡盒、铜帽架等物品若干,然后将赃物扔出西墙外,正要得手之际,看房人高四在外叫人挑水回来,见大小儿行迹可疑,马上去看值班房,见房锁被扭开,物品被盗,于是上前将大小儿抓获。

  爆料:

  努尔哈赤曾潜入大明皇宫?

  更传奇的是,据孟森教授的《清史演义》所引的《明实录》记载:在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干清和坤宁宫发生火灾,要进行整修,一直修到万历四十七年还没完工,有大量工人涌入宫内,出于对治安形势的担忧,巡视官于是建议立即停止整修工程,以防止“夹杂奸人”。

  甚至传闻努尔哈赤就夹杂在这群工人当中,潜入大明皇宫已经窥探大明王朝多年,“太祖或冒名充工入内。”

  这传闻靠不靠谱?没法考据,但作为一个小说或者影视剧题材,倒是蛮有意思的,可以拍出努尔哈赤江湖侠客和卧底的一面。(中新网)

  • 相关阅读
  • 沈阳发现疑为努尔哈赤早期寝宫遗址

      近日在沈阳市内北中街清豫亲王多铎王府北侧50米处发现一处清代遗迹,出土的绿釉瓦当被证实是亲王一级才可使用的建筑材料。专家认为,这有可能是消失了300多年的汗王宫,也就是努尔哈赤的早期寝宫。  记者...

    时间:06-18
  • 努尔哈赤御用宝剑竟是明朝皇帝所赐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虎将军宝剑是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 满族壁画中的努尔哈赤画像。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把龙虎将军剑,这把宝剑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宝剑为铁质,式样古...

    时间:05-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