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努尔哈赤御用宝剑竟是明朝皇帝所赐

2010-05-27 21:34:48

来源:东北新闻网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虎将军宝剑是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


满族壁画中的努尔哈赤画像。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把龙虎将军剑,这把宝剑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宝剑为铁质,式样古朴典雅、颇具明代剑器风格。剑全长八十厘米,未开刃,剑鞘为木质,外蒙鲨鱼皮,此剑原有鹿皮条,上面写有满汉文字,汉文是:“太祖高皇帝御用剑一把,原在盛京尊藏。”可见这口剑在清朝入关后,曾移放在北京,后来又送回盛京。

  努尔哈赤在作战中是使用刀的,为啥偏偏御用这把没开刃的龙虎将军剑?努尔哈赤在军事割据势力日益膨胀之时是怎样得到明朝如此信任和褒奖的?明朝官书又为何对这一事件没有任何记载呢?

  英雄少年多磨难

  明初,女真分为四大部,这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明政府为了统治女真等族人民,洪武八年,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总辖东北地区的军政。到永乐七年,又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下游地区,建州女真就隶属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范围。明正统七年,建州女真被明政府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合称“建州三卫”。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明永乐十年,明成祖封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从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至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均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之职。

  猛哥帖木儿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凡六代,历时二百年,由翰朵里经翰木河到凤州,再由凤州经翰木河到苏克素浒河谷,率其部众几经周折,数盛数衰,最后定居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这片群山环绕的苏子河谷,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比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居住的地区更为优越,它比邻抚顺,接近汉族聚居地区,便于和汉族互市通商,输进铁制农具、耕牛和先进技术,加快了建州女真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努尔哈赤崛起的基地。

  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祖父觉昌安是宁古塔部落六贝勒之一,时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宁古塔部落是建州女真部落中一个较大的部落,部落六贝勒是六个亲兄弟,他们占据着赫图阿拉附近二十里方圆的地盘。但是与建州女真中的王杲部落比较起来,不论是势力范围还是部落实力,都明显差一个层次。

  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觉昌安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建州卫都指挥王杲的长女——额穆齐,又称喜塔腊氏。在女真内部群雄蜂起的大背景下,依附于一个强大的部落是相对安全的选择。这也是塔克世迎娶额穆齐的原因之一。

  努尔哈赤的家庭,原是女真部民中的一个显赫家族,但到他童年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衰。努尔哈赤十岁那年,母亲额穆齐去世。这一年,他的同胞兄弟舒尔哈齐八岁,雅尔哈齐刚刚三岁。父亲继娶的女人是海西女真哈达万汗王台的养女,名叫肯姐。肯姐嫁过来不久,就挑唆塔克世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送到外祖父王杲寨中寄养。

  万历五年,十九岁的努尔哈赤遵父母之命与佟佳氏佟春秀成婚,开始自立门户(佟佳氏是抚顺的大户人家,以经商为业,佟春秀的堂弟就是清王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佟养性,这是后话)。第二年生长女东果,隔了两年生长子褚英,再隔两年生次子代善。虽说妻子娘家家境殷实,但婚后的生活还是要靠采猎维持。努尔哈赤脚登绿云头的牛皮靰鞡,手持白木杖,背负木架,翻山越岭,将采捕的皮革、木耳、蘑菇等山珍野味,运到抚顺、清河、叆阳、宽甸各市进行交易,一家人度日倒也平静。

  • 相关阅读
  • 中国最早阅兵发生于4000多年前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

    时间:05-28
  • 八路军与新四军中真实的“顺溜”

      在八路军与新四军中,不乏善射者,也就是如今意义上的狙击手,但当时不这么叫,我军统称这些善射者为“神射手”。他们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往往显示出惊人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出没在山...

    时间:05-27
  • 黑虎敢死队:猛虎组织的女人体炸弹

     她们年龄均在20岁左右,身着迷彩服,头戴黑帽,手持冲锋枪,身捆炸药包,脖子上挂着一个氰化物瓶子,随时准备受命为自己的理想去献身。她们就是斯里兰卡“猛虎”组织中最令人畏惧的黑虎女敢死队员,人称...

    时间:05-27
  • “飘炸”美国: 二战日本的气球炸弹

       二战期间,一个名叫荒川秀俊的气象专家向日本军部呈上一份建议书和一张气球炸弹的设计图。他发现,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带1万米左右的高空存在一个由西向东强大而恒定的大气环流层,风速约为300公里/小时。日本和...

    时间:05-27
  • 揭秘:二战德国版“拯救大兵瑞恩”

      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刮起了一阵二战片风潮,该片讲述了一群美军士兵为将一名失去了多位弟兄的战友带回国内而奋战、而这名幸运儿最终选择和他们并肩而战的故事。无独有偶,在战争中...

    时间:05-27
  • 红军抢渡大渡河撑起第一杆的船工

    插图:仓小宝  一寻老船工:红军敲开了帅士高的家门  1935年5月12日,中央红军在云南皎平渡成功渡过金沙江后,到达四川会理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决定继续北上抢渡大渡河天险,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

    时间:05-27
  • 美籍华侨抗战中击落多架日机

      抗战期间,华侨飞行员为中国空军的作战主力。据统计,抗战前夕及战时陆续回国投效的华侨飞行员人数很多,仅美国一地即有200人左右;其中有数十位华侨血洒长空,为国捐躯。图为(左起)陈瑞钿、马鸿安、苏英祥、黄...

    时间:05-27
  • 毛主席特批不用敬军礼的将军

      1960年7月1日,解放军著名将领、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因工作劳累、疾病突发逝世。一颗耀眼的将星过早地陨落了。他47年的光辉生涯,正如谭政大将书献的挽联:“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rdqu...

    时间:05-27
  • 戴笠不为人知的身后事:儿子被枪决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1897年4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村一个普通家庭。1913年,年仅16岁的戴笠第一次来到了素有国际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海,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一次赌注。终日浪迹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十里...

    时间:05-27
  • 民党如何制造“皖南事变”

      1941年初,晋察冀边区军民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当局制造“皖南事变”。  1940年冬天,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在华北地区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同时在华南地区对国民党的进攻转...

    时间:05-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