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今日的会食与古代的分餐

今日的会食与古代的分餐

2013-07-01 16:41:22

  西餐分而食之,讲卫生,但不热闹。中餐围而食之,显亲情,但欠卫生。围而食之的会食历史由来已久,至少上千年。根深蒂固的会食还受到亲情友情的影响,要想一下子让人们回到分餐制的桌面上来,也并非一件易事。

  会食是随着唐朝中晚期高桌大椅的产生而出现的。这些我们可以从唐代的许多绘画作品中看得出来。敦煌四七三窟唐代宴饮壁画中,就是一幅标准的会食图了。图画中有一凉亭,亭内长方形食桌上,摆满了大盆小盏,桌子两侧的高足条凳上,面对面坐着九个男人和女人,每人面前都摆着一副匙箸齐全的餐具。还有西安附近发掘出的唐代韦氏家族墓,墓室东壁的《野宴图》,也是一幅会食图。图中的大案上摆放着各种食物,三面的大条凳上分别坐三个男子,只是这三个男子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把双腿垂放下地,而是依然采用盘腿的姿势坐着。

  其实,在会食出现的古代,依然还有分餐制的场面。如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上虽然都是高桌大椅,但大家实行的依然是分餐制。这些男人一边欣赏琵琶女的演奏,一边在自己面前的小桌子上品味食物,其乐融融。

  宋代以后,会食就已经相当普遍了。《清明上河图》中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高桌大椅;在宋代很多墓葬壁画中,夫妻同桌共饮的场面亦比比皆是。就连17世纪日本的绘画中,清代官员在船宴中,也是几人共用一碗饭菜,猜拳行令,热闹非凡。

  既然会食与高桌大椅密切相关,那古代的分餐制就与古代的小食案紧密相连了。古代的小食案大小应该与如今酒店送菜的托盘差不多,不然《后汉书——逸民传》中梁鸿的妻子孟光的“举案齐眉”也举不起来呀。从《汉书——外戚传》“许后朝皇太后,亲奉案上食”中也可以推断,古代的食案绝不会很大,颜师古在《急就章》注中也说:“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正是这种小案,决定了古人安全卫生的分餐制。

  现在我们在家中或酒店就餐时,已经有了分汤勺和分菜筷,这说明我们如今的会食,也在有意或无意中向着分餐制转变,只是有时人们碍于亲情友情,不愿意分得过于明白罢了。(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真实的狄仁杰其实很小气:对同朝宰相极尽排斥

      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时候的重臣,在电视剧的炒作之下,都知道他是清官和智者的化身。其实历史上对他评价也颇高。因为他的正直。但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些小事让人遗憾。  一是说他有个堂姨卢氏,居午桥别墅,狄仁...

    时间:07-01
  • 林徽因的客厅:无可救药的浪漫客人周培源

      在这个客厅里,他不是最风花雪月的,也不是最柔情似水的,却是一个最有别致的浪漫情怀的客人。  他是一个实干的力学家,德高望重,似乎更适宜成为一个‘标本’,被庄严地供奉在历史的功勋簿上。然而...

    时间:07-01
  • 旧京的暑汤凉茶

      炎热的夏季由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人体不能适应炎热的气候,就容易出现口渴、发热、浑身酸痛乏力等不适。人们除用冷饮御热防暑外,历代先民们常用暑汤、药茶和祛暑粥汤等保健饮料。  在古代医书中记...

    时间:07-01
  • 古人就懂 “日光浴”

      别以为只有现在的人懂得日光浴疗法,其实我国古代早已懂得阳光照射人体有强身防病的作用。  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记载:宋国有一位农民,每年在冬去春来之时,常“自曝于日”,他认为在阳光下晒自...

    时间:07-01
  • 中华民族有11969个姓氏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江苏文艺出版社  钱文忠 着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包括非常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当然,每一姓也都有不...

    时间:06-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