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客厅里,他不是最风花雪月的,也不是最柔情似水的,却是一个最有别致的浪漫情怀的客人。
他是一个实干的力学家,德高望重,似乎更适宜成为一个‘标本’,被庄严地供奉在历史的功勋簿上。然而,他却用他全部的人生诠释了一种活法:他愿意虔心服从的理想。他一生忠诚的爱情,他始终不变的友谊,在一种执念的引导下,被照顾得面面俱到。
这样的人生,不是只有羡慕,更多的是尊重!
我们静默地相爱在最美的时光里,
“恭喜周兄弄瓦之喜啊!”
“这孩子将来要是能生得嫂夫人那样的美貌,再加上培源的聪慧,可不得了!”
“好竹出好笋,这还用说吗?”
……
一走进梁家的客厅,周培源就被一片恭喜、调侃之声包围住了。在座的都是老朋友,说起话来没那么多客套。是真心为他高兴,却也免不了逗趣调侃一番。
周培源刚做了父亲,正是满心欢喜的时候,听到什么都觉得悦耳。生命真的是太神奇了。那个软软的、花朵一样娇嫩的孩子,将传承着他的血脉与情感,一点点地长大,为他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欣喜与感动。这是一种迥异于其他所有成就的骄傲与满足。他的生命中有再多的成就与荣耀,也及不上这个孩子带给他的那种纯然的欢喜。
他是一位教力学的教授,可首先,他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女孩的父亲。他一直在研究力学,对世间的一切“力”了如指掌。可是谁来告诉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给了他现在的幸福生活?
不过是短短几年的光景,周培源的人生就像云霄飞车一样,翻翻转转,刺激中带着无与伦比的惊喜。娇妻、爱女、心仪的工作,生命对他的厚待,在这几年里体现得温情而淋漓尽致。
那一年,周培源不过三十多岁。他的意气风发与人品风流,如同他正当其时的年华一样,绚烂而极致。
比起别人,比起这个客厅里的其他朋友,周培源显然是个幸运儿。他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了最爱的人,然后,静默地相爱、寂然地欢喜,相携走过了风雨交加的一生。
在没有相遇之前,谁也想不到相遇究竟有多美好。如果上天真有“注定”的安排,又在最合适的时刻让你走进了那个“注定”里,那么,你一定要相信并且感恩—你是何等幸运啊!
1930年的某一天,周培源应邀去朋友家做客。如同每一个愉快的周末一样,他对这次聚会充满了期待。
这家的女主人叫刘孝锦,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高才生,为人爽朗直率,是个极热心的朋友。听说周培源还是单身,不免拿此事打趣他。
按理说,周培源这样的青年俊彦是不愁没女朋友的,人长得帅,学问又好,年纪轻轻就能执教清华,足可见他的天赋与能力,何以就一直单身呢?
周培源只能笑着解释:物理系的女生本来就少,“竞争”压力之大自是不必多说了。再加上他学业紧张,出国留学总共不足五年,却拿下了三个学位,时间也确实跟不上,哪还有被爱神光顾的机会?
刘孝锦乐得直笑,自告奋勇地要给他介绍女朋友。物理系的女生是少,可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多啊!而且,这里还算是当时女子教育的最高学府,不乏才貌双全之辈,足以配得上这位年轻英俊的才子。
周培源也没拒绝,乐呵呵地接受了。中国人的人生习惯向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十八岁的周培源已走完了第一步,甚至已经开始立业,他需要并且期待下一步。
刘孝锦是个“行动派”,说到做到,马上就拿来了一沓照片给周培源看。
周培源一张张地翻看着,直到看到了王蒂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