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连片骑楼群藏身广州东沙角 多建于民国时期

连片骑楼群藏身广州东沙角

2014-01-15 17:07:41

  清末,东堤、东沙角一带是广州武官李世桂的主要势力范围。据资料,李世桂原为五仙门(今海珠广场附近)千总,靠行贿升迁至驻守广州东城的参将,负责维持大东门一带的治安。

  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为解决财政困难,批准开放广州赌博业,委派李世桂主持该项事务。然而,李世桂却利用职权贪污,还勾结黑社会,操纵广州东堤一带的娼、赌和演艺界。民俗学家王书奴在1932年出版的专着《中国娼妓史》中记载道:1910年,李世桂与一帮龟头联手,在当时东堤最旺处建起高4层、平排16间的两座大洋楼作酒楼兼妓院,旁边建戏院,取名“广舞台”。4年后,广舞台毁于火灾,后来该地取名为“广舞台二马路”。 后来,李世桂罪行败露受到惩处,于是一首歌曲《问阿桂》在广州城流行,歌曲的开头:“唔使问阿桂”就成了广州家喻户晓的流行俗语。

  除了“唔使问阿桂”的掌故外,东沙角还见证了越秀区的商业发展。据《越秀商业街巷》记载,清末,由于四乡货船、粤剧红船多在东濠口集散,因此东堤、东沙角一带十分繁华。1886年,以天字码头为中点的长堤大马路修成,1907年连接长堤大马路的东堤大马路建成。民国时期,随着广九车站和大沙头码头的完善,东沙角一带成为现代广州的水陆交通枢纽。

  虽然从清末到民国,政府一直想把东沙角、东堤、大沙头一带发展为全市最大的娱乐区,但这里反而变成了牛栏、猪栏、鸡栏、柴栏等云集之处。“柴米油盐酱醋茶” 是广州人旧时口头禅,而“柴”是开门七件事之首,以前广州人日常生活的燃料以烧柴为主。据资料,木柴分为东江柴、西江柴和北江柴三大来源。东江柴是从粤东地区沿东江运来,柴栏主要分布在从东堤铁桥(东濠涌流入珠江交汇处)至今北京南路一带。

  1927年,东沙角沙滩地上建起了长290米、宽14米的东沙角路。东沙角路有着连排骑楼街,是中国岭南特色与西方巴洛克或罗可可建筑装饰风格的旧建筑,也是在广州近代最初的房地产开发潮中建起来的。

  然而,2013年2月,在东沙角路东侧一段300米长的连排旧骑楼被拆得一座不剩。记者昨日走访发现,被拆地块目前仍是废墟。

  现场走访

  越秀南路47号 东濠楼

  60年前老茶楼人气旺

  越秀南路47号是一栋4层高的骑楼,讲起来还有段“古”。据一直有关注该楼的微博网友“@阿里爸爸妈妈”表示,该骑楼是“越秀南路存有的老骑楼之一”。据他介绍,这栋楼曾经叫东濠楼,在2012年团一大广场整饰工程时,重新粉刷了该楼外墙,并将楼顶的“东濠”两字用水泥抹去。“@阿里爸爸妈妈”表示,他父亲曾说过,骑楼在荒废之前曾是茶楼,“人气相当高!因为靠近东濠涌,所以取名为东濠楼。”他的说法也得到附近一些街坊的佐证。

  记者辗转联系到该栋骑楼的业主黄先生。黄先生认为,自己的骑楼并不会被拆。“最近才收回该楼,准备装修了出租给人住。”据他通过父亲及相关资料了解,1947年前已建好,随后租给别人做茶楼。“1958年左右,由国家经租,二、三楼被用作广东省交通厅的卫生所,后来则成为员工宿舍。”直到2007年,已移民到加拿大的黄先生一家才拿回该栋骑楼产权。后来又因地铁6号线施工,地铁公司为防止该楼在施工过程中坍塌,向黄先生租下了该楼,并一直空置,直到去年年底租约才到期。

  东沙角路53~71号骑楼

  外观简洁 有东南亚风情

  东沙角路53~71号是位于东沙角路与越秀南路交界处的一座连排的骑楼。这座大体量的骑楼楼高三层,外观简洁,没有太多的雕花装饰,但有一个造型特别的圆弧转角。

  • 相关阅读
  • 郑和智擒“海贼王”对方曾劫掠船只超万艘

      在明朝洪武年间,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海盗陈祖义,让明太祖朱元璋伤透了脑筋,开出了50万两白银天价悬赏金。捉拿无果后,到了永乐皇帝朱棣,悬赏金竟然达到750万两(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收入也仅仅1100万两)。  话...

    时间:0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