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一方鸡血石古印,通体血红,玲珑剔透,甚为可观。美中不足的是,指握处有一个针眼儿大小的黑点,十分扎眼。收藏专家说,此类宋代文人印章,时下在收藏市场很是吃香,如果没有这点瑕疵,价值当在十万元以上。
可惜了,数年前藏友因生意上的一点龃龉用作化解矛盾的信物,竟因一点瑕疵而成鸡肋。但我对它却珍爱有加,轻易不肯示人。不仅因为“乐于生智,德存于心”的铭文时时勾起我对先哲们的缅怀,更因之曾见证了我和藏友的一段心路历程,而显得弥足珍贵。
数年前,镇安一位藏友伙同貌似老实人的一位老汉设局骗我,卖给我一大堆假古币,使我一下子损失了三千元。在当时,三千元差不多是我半年的工资。我心里气愤,却又无可奈何。收藏界有一条“潜规则”,无论真货、赝品,都允许在市场上流通,辨别真假全凭淘宝人的一双慧眼,万一不小心看走了眼,只好自认倒霉。但我损失了半年糊口钱,怎能甘心。于是,假装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继续催他给我供货,等他攒够一定数量的假币后,突然终止交易,将一大堆假币“砸”在他手里,出了一口恶气。后来圈内朋友知道了,骂他无良,诟我太阴,很长时间不与我二人来往。好在我及时调整心态,帮助那位藏友推销了几件清代瓷器,基本挽回了他的损失。正因有了这次“以德报怨”的举动,藏友才慷慨将他此件多年的珍藏送我,成就了一段藏界佳话。
从此以后,这只带疵的古印,便成为时时提醒我如何做人的一方小小的警示牌。
但凡收藏品最讲究品相完好。所谓玉不留疵,瓷无破相,这是收藏品受人垂爱的先决条件。但这个标准用在人的身上未必合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过错,做错事,就像我和那位藏友一样,随时都可能被一时之利蒙住双眼。伟大之如钱学森,文革中不也被迫研究人体特异功能和亩产五万斤神话么!假如将“疵”点看作人所犯的一个个小错误,那么,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许多类似的“疵”点,无论你是古之圣贤,还是今之伟人,一概都无例外。
然而,人一生的大毛病,多是在看待自身问题上苛求完美,要求每个人完美得如一朵花,如一件精致得没有一点瑕疵的艺术品。古人对圣贤这般苛求,今人对模范人物也这般苛求,完全忘记了是非、善恶、高低、美丑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忘记了“人生而为人,则宜为人”的道理,不是把人神造,便是把人兽化,实事求是精神一天到晚只挂在嘴上。
瑕不掩瑜。人性之美当看主流,看本质。美国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主人公辛德勒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个有“大疤痕”的人,吃喝嫖赌、坑蒙拐骗、赖账不还、坏事做尽,但这并不妨碍他拯救成千上万犹太人的生命。与他的大节大爱相比,生活中的那点“瑕疵”又算得了什么!
同样,带疵的古印亦难掩先哲们的文胆琴心,如今更多出一层责己警世功用,能不教我爱之如珍宝,敬之如圣物!
(作者: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