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古稀,对家乡故土的爱恋之情与日俱增,这大概就是杜甫说的“宿鸟恋本枝”吧。生日无事,寻思起商州城何以又叫鹤城这个问题。一句话说不清楚,就顺着这个题目做下去。
大凡地名一旦涉及到人与物就自会有好多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商州城之所以叫鹤城,肯定有其深厚的文化底韵。可是漫漫一生也未曾见过有关鹤城来历的一篇文学作品,未曾在街巷里弄里听说过有关鹤城来历的民间轶闻故事。
迷茫之际,想到州志、县志中或有记载。手边没有县志。查《直隶商州总志点注》(商洛地区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在卷四“城池”的叙述中有关的文字是“晋兴宁末,王靡之改筑故城。宋令狐厉建楼城上。元安西路判官寡骨里拓修。周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形如鹤翔,面对龟山,谓之‘龟山鹤城’。”终于找到了史料的根据。原来是就城池造型而做的比喻,“形如鹤翔”,是说城池和民居的大概轮廊像一只正在飞翔的鹤。好了,这大概就是鹤城的来历,早在元代,我们的祖先就把商州城美称为鹤城了。
八百年前的元代商州城是什么样子,已无从见到。在之后的七八百年里,虽然还有四五次重修和补修。但鹤城的称谓始终未变,可见城池的形状仍然保持着鹤翔的姿态。在我幼年的脑海里,商州城是有点如鹤之翔状。大体成四方形的城墙,城内除莲湖和北门内还有些农田之外,尽是商户和民居,东南西北的正中都有两三层的古式城楼,两翼是东关和西关伸得长长又排列整齐的商户和民房,北门外尚有些零散的民居,若是站在高处一看,如果南门是它的头部,总体而言,果真是有点像一只正在面对龟山飞翔的大鸟。州志记载中的“形如鹤翔”并非臆想和妄加。
然而,鸟类众多,何以不比作其它的鸟呢?
鹤是高洁的,素有君子之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鹤的位次仅亚于凤凰,影响很大。它翔天而有序,落地而高卓。《诗经·小雅》中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它行己有持,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高洁的品行和节操。白居易“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的赞咏它是当之无愧的。由鹤的这个品行而衍生的词语不少,旧时帝王征聘贤士的诏书叫鹤板,官员微薄的薪俸叫鹤俸,其中无不蕴含着赞许贤良的韵味。所以宋代的赵忭赴任成都转运史时,别的什么都不带,唯带一琴一鹤而已。鹤是美丽的。它“低昂多好貌,清唳有奇音。”(吴均)“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陈子昂)“乍动轩墀步。时转(啭)入琴声。”(阴铿)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们咏鹤时激情的赞美诗句。人们把白发叫作鹤发、鹤首,把高龄称为鹤龄、鹤寿,其中都含有赞美的雅意。鹤是灵禽,它知气候,通时序,南来北往,总是把准着大自然的脉搏。王充在《论衡》中说“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可见它既聪慧而又守信用。古人甚至把它神仙化,谓之“神鹤”、“仙鹤”。鹤有远志高标,气度不凡。鲍照赞它“长弄若天汉,轻躯似云悬。”李峤甚至夸它“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总之人们似乎已经把它人格化,它是高洁、清雅、美好、灵性、久长的象征。
原来鹤城的含义不只是城池的形态,还有更多更多的人文韵味。我终于悟出鹤城的含义了。
今日鹤城的宏伟壮丽已经大非昔比,人性的铸炼仍在艰苦的努力之中,即使路程还很遥远,人们自当不懈地去求索,去攀登。
但愿鹤城高天永翔,但愿如鹤的鹤城人世世代代自强自励、富庶康宁、文明高雅。(作者:赵遵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