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条现在看起来不咋起眼的东西走向的老街,中间以稻田、荷塘间隔,极自然地分成东街、中街、西街三个自然村庄。
记忆中的棣花老街颇有名气,明清特色的古建筑古朴典雅,青砖柱,土墙,青灰色瓦屋顶,翘檐屋脊,飞龙舞凤,煞是好看,东西三墙两侧留有吉字型透风窗,冬暖夏凉,临街的一色灰青的木质铺板门,方格窗户,雅致而整齐排开,斑驳不一的青石街面,高低不平,无言地传递着古老的文明。门前高大的柳树,两个一字似的排开,大致呈均匀分布的水井,随机散落老街的两侧,一望无际的稻田,碧波荡漾的荷塘,顺丹江河堤一字排开的芦苇荡,展示一幅北国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遇到阴历三、六、九逢集的日子,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来这里买卖货物,家家户户临街的房子都成了店铺,后房当做仓库,门前屋后都摆满了各色货物,一时间你来我往,人挤人,肩挨肩,插葱一般地拥挤,正集时分很难从东街走到西街口的。
棣花老街历史悠久,唐代设棣花驿,陇海铁路没通之前,南方的丝绸、大米、瓷器等货物经长江、汉江、丹江由船舶水运至水旱码头龙驹寨,再由骡、马经商镇、棣花驿站运至商州、西安,山西、河北、北京等地,这里古称商于古道,是当时南北货物的唯一通道和必经之地,著名的商贾之路、诗歌之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全唐传里留有咏棣花驿诗数篇。
棣花老街古迹众多,街东建有金代二郎庙,为宋金国界,距今近六百年历史,为金汉建筑工艺之合璧,庙内原供奉帮助李冰治水有功的次子李二郎,后因封神演义小说盛行的缘故,改为英勇神武的二郎神杨戬,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国家名胜辞典。庙东侧有清代修建的关帝庙一座,两庙对峙,远望宛如一对孪生姐妹,并排玉立。二郎庙旧时曾有牌楼、乐楼,两侧建有菩萨庙及魁星楼,为老街群众祭祀聚会演戏之场所。老街北塬为唐建法性寺,规模宏大,香火曾旺盛一时。街对面南山坡顶建有昙花寺,古塔参天,昙花盛开,古有昙花胜地之称,因年久失修,早已塔倒庙毁,仅存遗迹。丹江南岸悬崖现存许多排列不一的悬空崖洞,经考古学家研究,猜测疑为先人居住石屋或古崖葬群,为棣花增添了不少亘古而神秘的色彩。
棣花老街是个出人的地方,历来尚武崇文,街西以二郎庙为界,曾是宋金的分界线,明末李自成曾驻扎在棣花老街屯兵养马,招募义军,并一举攻入北京,当地人跟着义军学了不少拳脚功夫,所以后来就留下了好拳师打不出棣花街的佳话;同时因着街正南面笔架山和街北面龙泉吐瑞的风水缘故,县里的第一个省级教育强镇被棣花街夺走。县里、市里乃至省里面成了名的人,一打听,总有棣花人在里面。这使得做一个棣花街人心里自有几分自豪感。
曾几何时,老街南面的丹江河因为修路、建房取沙,河道破坏,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昔日令人羡慕的江南水乡也严重缺水了,原来用手直接能打起水的老井也干枯了,往下打好几丈深才能见到水,稻田、荷塘因为缺水而相继起旱。旱涝保收的老安地也成了靠天吃饭的漏斗田。加之交通不便、发展空间太小的原因,棣花老街的人们陆续把新房子盖到312国道旁边去了,集贸市场也移到距离国道很近的新街,老街仿佛一夜之间衰落了。只剩下一些新房盖的早、图着种田方便的老户、留恋老庄子的一些老年人还坚守在老街,街面房子的铺板老化,墙皮脱落,柳树枯死,多数房子由于铁将军把门,年久失修,个别长期不住人的房子没有烟火护救而陆续倒塌,昔日繁华的景象不见了,这还是棣花人心中的老街吗?
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和沪陕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棣花老街带来了新的机遇,民居改造使老街面貌焕然一新,通村水泥路四通八达,大棚蔬菜逐步推开,节水莲菜种植试点成功,全棣花范围内的人饮工程因苗沟水库的除险加固将加快实施,以二郎庙、宋金街、平凹故居、明清古街、法性寺、千亩荷塘为重点的棣花十观被列入省级重点镇建设和县镇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整体开发规划,棣花老街将乘着时代的东风扬帆起航,铸造新的辉煌。(作者:巩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