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老北京为啥爱看戏?

老北京为啥爱看戏?

2012-03-26 17:59:36

  老北京爱戏,名闻遐迩,在这片土地上,京剧得以生根发芽,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那么京剧为何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呢?

  首先,与商业繁荣相关:表演艺术的进步,要依靠商业环境,否则戏班无法生存,演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和钻研业务。中国戏剧种类颇多,但影响较大的剧种都诞生在富庶地区,清代北京不仅是全国政治中心,更是南北物流的中心,这推动了娱乐业的进步。

  其次,与人文环境相关:戏剧艺术不断提高,与观众整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只有高端观众数量多,剧组才会有提高自身水平的动力。清代富庶城市颇多,但说到人文荟萃,还是北京最具代表性。因为,过去官员要通过科举,本身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加之外地举子为求功名,多会聚京城,再有就是世家大族门风森严,此外皇家也比较关注京剧,几方合力,营造出高端市场。以慈禧太后为例,她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主要知识都来自看戏。再比如清代戏院有“官座”,即包厢,每天费用高达40吊,居然供不应求,有了这个支撑,各戏班自然会全力打磨技艺,精益求精。

  第三,与完善的培训体系相关:市场投入大,则专业分工逐步细化,特别是后来戏校的诞生,比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更有优势,师傅带徒弟固然较深入,但培训数量少,此外徒弟易受师傅个人风格限制,而学校式教育有利于打造全面型的人才,培训效率也高,从而为舞台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

  最后,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通过舞台不仅能赢得观众的赞美,还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刺激了外行人加入其中的积极性,而外行乃至外行子弟进来,会将不同的行业经验带入舞台,提供更多元化的营养,避免了行内子弟近亲繁殖、经验封闭的风险。

  在清末民初,不仅戏园里有表演,茶馆、餐馆、寺庙都有京剧表演。一方面是观众多,其他行业要靠这个拉客,另一方面,按清代规矩,女人不得入戏园,民国时虽无此限,但日久已成风气,普通女子一般也不敢向流俗挑战。然而,古人以孝为先,母亲做寿,需要唱戏来凑趣,这就促成了堂会的风行,但富贵人家自己有戏台,尚可如此,普通人操办不起,便借用寺庙演戏,清代禁止女子入戏园,却没禁止她们看戏,在女性观众的支持下,戏剧从在寺院演,逐步扩散到餐饮、茶楼、会馆。在这里,诞生了老北京很多著名的戏园。

  安贫乐道,富而知礼,这是古人所设想的美好社会,京剧颇有教化之功,推动京剧艺术发展,可推动人文环境的建设,这在老北京成为各方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京剧发达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北京晨报)

  • 相关阅读
  • 叶延滨:“代笔”是有悠久传统的事情

      前些日子,网络上有一场关于代笔的争论。我不写微博,觉得那活琐碎且浪费时间,但也经常看一下网上的热点事件。关于韩、方之间的争论,认真看了,觉得有意思,甚至有趣。方先生是一个较真的人,他发现一个神童故...

    时间:03-27
  • 拥抱春天

      春天刚来,我怎能让她离去呢  当春寒料峭,山顶的冬雪还未退尽,向阳处的河岸旁、田野边的地楞畔,粉黄色的迎春花早已鼓起小小的嘴,吹响了春天的进军号。这号角一吹,河水解冻了,土壤松散了,喜鹊喳喳叫,麦...

    时间:03-27
  • 影响中国历史的美文:《桃花源记》解读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每一个多少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篇只有320 字的散文能流传1 500 多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其中必有它的道理。这篇文章连同作者...

    时间:03-27
  • 孙悟空为什么“混”不过唐僧?

    孙悟空,由一个默默无闻的石猴,到一个大闹天宫直逼玉帝弃位而逃的反封建斗士,其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名动天地,令人热血喷张,扼腕赞叹。...

    时间:03-26
  • 家乡的万用动词

      “一开口就知道你是**人”“满口的**话”“**的人都这么说话”……我们经常能从朋友的几句话判断出他是哪里人,毫无疑问,各地的方言、口语、语调甚至语言节奏都有着...

    时间:03-26
  • 李雪顺:真诚善良的何伟

      1996年,何伟以志愿者的身份来涪陵教书。我奉学校之命,去重庆接他。当时在他们可选的城市中,涪陵是最偏远的,很多人觉得不解,不知道何伟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现在回忆起来,当初何伟和他的同伴亚当,可以...

    时间:03-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