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乡村的,或许更糟,留守老人的景况让人担忧。村上一位老人已经75岁高龄了,老伴早早离世,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和8岁的孙女儿相依为命。前年村上小学撤并了,孙女儿也随父母到外地上学,老人就一个人生活。去年冬天,邻居发现她几天没出门,就去叫门,当大家打开门的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谁也不知她去了多长时间,只见右脚已经被老鼠啃去了半截。三个儿子哭倒在灵前,几天后,却又重新回到或南或北的四环五环外,老人百日祭奠也没有回来烧纸。
历史的车轮或许就是这样子轧过来的。可是,始终游离在四环五环外的那些灰色人群,总有一天会老去,再也挣不到钱的他们,没有社会保险的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没有受多少真正职业教育的他们,怎样在出租屋里度过岁月,是个让人想得头疼的问题。
故乡,是那么近,有时又那么远。春节,这个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节日,给了人们更多回乡和团聚的理由,但对游走于城市的农村人来说,这个理由越来越苍白。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城市,还是属于农村。
要离开家乡了,饱含着泪水,再次打量凋敝的村庄,村口的柳树已经冒出了新绿,显露出了春的生机。夕阳中,蓦然看见村口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凝望着远方,眼中充满愁怅,她是在目送远行的游子,还是在盼望回家过年的亲人呢?(商洛日报 作者:王琪)